中图网深圳7月30日电 题:境外深圳大运志愿者:青春更精彩 copyright dedecms
作者 杨薇 廖丽丽 本文来自织梦
如今,818个志愿者服务站分布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它们还有一个更亲切的名字——“U站”。随着它的涌现,一场盛会的志愿服务上升成为一座城市的义工服务,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海外朋友加入志愿者一员,散发自己的青春。 织梦好,好织梦
在深圳大学门旁的“U站”,一位金发碧眼,有着西方眉眼东方轮廓的女孩操着熟练的中文“惊艳”亮相。她叫陈慧丽,是中英混血人。而她的父亲是中国80年代著名削球手陈新华,陈新华参加过无数世界大赛,却惟独缺席大运会。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陈慧丽两年前从英国曼彻斯特飞到深圳,加入志愿者一员。
copyright dedecms
陈慧丽今年17岁,就读于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是一个喜爱播音主持和高尔夫的女孩。作为深圳大运会的城市志愿者,陈慧丽也恶补了相关知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体会向更多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的海外客人展示深圳的魅力。 copyright dedecms
“英国也有志愿者活动,但深圳‘更正宗’,有专门的服装和组织,而不像英国那样随意。”陈慧丽说道。
本文来自织梦
作为年轻移民城市的深圳,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城市文化中留下了不少外来文化的烙印,最为值得一提的当属深圳的志愿者,也称为义工。不久前,深圳的25万义工整体转化为了大运志愿者,将在这个国际舞台上继续挥洒汗水,燃烧激情。 本文来自织梦
虽然大运会还未正式拉开序幕,但志愿者们已经进入到工作角色中来。在街头上,像陈慧丽这样的境外志愿者还有很多,有些人在中国还属于需要被呵护的年纪。但他们也却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让深圳因为大运蝶变绽放出不一样的美丽。 本文来自织梦
“深圳是我的故乡,所以我一定要回来当大运会志愿者。”15岁的加拿大华裔男孩宋紫星是深圳市中心书城“U站”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假期回国之前,就报名参加了深圳大运会志愿者的选拔。
织梦好,好织梦
宋紫星5年前跟随父母一起从深圳搬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幽默风趣的宋紫星,喜欢与陌生人交流,除了会说中文和英文,法语更是宋紫星的强项。会三国语言的他自然成为“U站”里的“小红人”,他说最自豪的事是有一次轮流用几种语言给几个前来问路的外国人做向导,最后这几个外国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希望将大运会收获的快乐,分享给在海外的朋友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果不是深圳大运会,美籍华裔高中生陶张翀也许会选择出国旅游,或参加各种大赛等美国高中生热衷的暑期生活。如今,他成为深圳宝安机场“U站”的一员,负责机场出口的接待服务。 copyright dedecms
然而,今年陶张翀不过16岁,当志愿者虽然很忙很累,但他觉得很值。 本文来自织梦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曾明确提出要将深圳打造成为“志愿者之城”,他还强调,志愿者只是一个符号和缩影,大运真正需要展示的是城市爱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