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越趋冷,就越需要笑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电影、话剧等娱乐业却逆势而上,变得欣欣向荣——
当前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不少行业都出现了发展后继乏力的现象,相比之下,娱乐业却逆势而上,变得欣欣向荣。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连续2年保持26%以上的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国产故事片超400部,产量居全球第三;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不含农村市场)42.15亿元。在这42.15亿元中,国产影片贡献了25.63亿元,占60%以上。其中,仅《长江七号》、《投名状》、《画皮》、《功夫之王》、《大灌篮》、《赤壁》、《非诚勿扰》等9部票房过亿的大片,在国内赚取的票房总和就逼近20亿元。
而话剧市场也经历了空前繁荣。作为中国话剧百年史上创作和演出最密集的地区,北京集中了大约40%以上的院团和演出,从元旦到春节,北京一直处于演出旺季,节后演出也在持续升温。
电影市场吹来暖风
我国现在每年拍摄的故事片总量为400部左右,已跃居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并且令人欣喜的是,国内电影市场不再是大片一枝独秀,中小成本片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电影正逐渐形成以大片为主、中小为辅的良性格局,中国电影金字塔形产业结构逐渐形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下,在北京,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电影院里聚集了前来观影的影迷,等待买票的观众络绎不绝。很多人开始感慨,虎视眈眈的金融危机对国内电影业影响似乎不大,电影业成了装点人们业余生活的娱乐亮点。其实,同样的情景也曾在美国出现。早在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发明了摇摆舞,民众纷纷到酒吧里去放松心情。百老汇音乐家科尔·波特创作了《五千万法国人》、《纽约佬》和《万事成空》,用精致华丽的创作风格在百老汇歌剧创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今,正笼罩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阴影之下,美国电影业却喜获票房丰收。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美国的电影票房同比增加了17.5%,达到17亿美元。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电影院近期的上座率猛增了将近16%。如果这种势头能保持到年底,票房将出现至少20年来的最大涨幅。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往往习惯逃避现实,更愿意在文艺作品中找寻脉脉温情,以抚慰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受的伤痛。事实已证明,经济危机对电影产业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因为随着电影品质的提高,观众已经认可了电影院所带来的这种视听震撼。同时,相对其他娱乐的高消费,票价不算高的电影成了许多人喜爱和首选的娱乐方式,特别是在年轻人中,看电影重又成为一种时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话剧春天向我们走来
经济越趋冷,就越需要笑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话剧不仅票房没有下跌,反而在观众中获得极好的口碑。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的人们最需要这种临时调节剂,需要在看演出的时候忘掉一时烦恼,好好享受快乐。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人们越是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用以调节心情。
2008年最火爆的上海话剧《鹿鼎记》被央视专题报道并定位为“减压话剧”之后,让话剧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观众“减压”,似乎成了话剧工作者为之努力的一大方向。“减压话剧”以轻松、逗乐的方式,让观众笑忘烦恼,感受愉悦;同时,适当加入思索的“味精”,它们属于舞台上的“心灵鸡汤”。话剧观众多以青年白领居多,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多为受到金融危机波及的外资企业。因此,“减压话剧”的推出,十分符合市场需求。
今年2月,宁财神的《罗密欧与祝英台》在北京上演时,门票被卖得精光,甚至还需要加座,一张80元的演出门票被票贩子炒到350元一张,如此火爆的场面让不少演艺人士都十分惊讶。而在一度成为话剧“必杀地”的杭州,在2008年也意外风生水起。据了解,话剧《武林外传》彻底颠覆了杭州人的观感,由红星剧院引进的这部话剧,在杭州连演8场,场场爆满。随后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陪我看电视》,林奕华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以及孟京辉的先锋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纷纷落地杭州,去剧院看话剧正成为杭城娱乐的一种新潮流,并迅速在白领和小资中蔓延开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在今年的话剧创作中,备受瞩目的当属去年国内畅销书《杜拉拉升职记》的话剧版,而其主演则是因《武林外传》而走红的影星姚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