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文化设施2007:从感受到享受 |
2009-05-20 |
|
2007年,我国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的亮相引人注目,这既是公共文化加大投入的标志,也体现了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在不断发展中逐步走向全民化、公益性的趋势。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普及文化艺术的良性空间和最佳渠道,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回望过去一年,全国各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使人们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
备受瞩目的大剧院
典型代表:
国家大剧院 盘点2007年发生的文化大事,国家大剧院的落成无法回避。2007年9月,历时9年建设的国家大剧院正式竣工。人们远远观望这颗“巨蛋”的同时,也对它的内部环境、设备产生了种种遐想。它让中国有了国家级剧院,并成为我国的又一国家标志性文化设施。有媒体说:“国家大剧院的落成,不仅圆了几代中国艺术家的梦,也应和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对美好的文化艺术生活的期盼和需求。”
经过7台剧目23场试演之后,国家大剧院的首个演出季已正式开始,183场精彩演出将陆续亮相。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称,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投资兴建的最大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它的建成及投入使用是城市文明层次的标志、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和当代杰出文化的象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大剧院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人们关注它在建成之后其公共性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也期待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品位,并由此将中国文化艺术推向更高的层次。
梅兰芳大剧院 2007年11月,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中国京剧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京剧院,其所属的梅兰芳大剧院也同时揭牌,并上演了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京剧剧目,成为京城又一座以京剧演出为主的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剧场。梅兰芳大剧院坐落于北京繁华的金融街与古朴的平安西大街交汇点上, 剧场座席1010个,分为上中下3层。外部采用钢架支撑的扇形屋架配以玻璃屋面,内部装饰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中国红,大墙上镶嵌着数十个金色的绘有京剧经典剧目场景的木质圆形浮雕,充分显示出京剧艺术殿堂的特色品位。
地域色彩的文化场馆
2007年,许多地方在文化设施建设中开拓创新,探索文化建筑的地域人文特色,突出了文化建筑和区域文化的特点。
典型 代表:
武汉琴台大剧院 2007年8月竣工的武汉琴台大剧院,是国内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剧院。大剧院外形酷似古琴,整个建筑表达了“楚歌乐舞,激情飞扬”的动态之美,体现了浓郁的楚文化特色。剧院地下4层,地上6层,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800名,不仅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剧院,其舞台设备及灯光也创下多项国内第一,能满足国内外各类歌剧、舞剧、音乐剧、大型歌舞、戏剧、话剧的使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9月15日,琴台大剧院首演。作为八艺节的主会场,琴台大剧院确保了演出活动的圆满成功,也显示了湖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厦门文化艺术中心 2007年3月,福建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群——厦门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馆,并对市民开放。厦门文化艺术中心是福建省和厦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厦门“十五”期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仅建筑安装总投资即达4.5亿元人民币。它在没有借鉴模式、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和实践,利用原厦工大型厂房加以改造扩建,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5个大型文化场馆集中统一建设,让昔日旧厂房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成为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
浙江美术馆 2007年12月,经过5年多筹备和建设的浙江美术馆举行竣工典礼。它由浙江省政府投资管理,是非赢利性、开放性和永久性的文化事业机构。除了代表国家承担美术品和美术文献的征集、陈列和展示任务外,它还利用美术资源开展教育推广、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和休闲服务。浙江美术馆是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工程,建设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各种规格的展厅14个,展示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可举办、引进各种类型、规格、规模的中外艺术展览。2008年全面开馆运行,并将在下半年推出一系列反映浙江本土美术特点和优势,体现当代先进水平的展览、学术和其他配套活动。浙江美术馆的建成标志着浙江拥有了省一级的综合性专业美术馆,这成为浙江省文化生活中的大事和浙江美术史上的盛事。 tujian.org
重庆图书馆新馆 2007年6月,投资总额达3亿元人民币的重庆图书馆新馆开放使用。整个图书馆建筑群成横向“U”字形,分东厅、西厅和报告厅三大部分,现有馆藏近300万册,拥有3000个阅读座位,600余台可同时上网的电脑,每日可接待读者5000至8000人。在新馆中,建设方分别为儿童和残障人士设计、开辟了独立阅览室,推出了少儿阅读、网络电子阅读、视障阅读等多种新服务,充分体现出新馆的人性化特点。重庆图书馆的落成,不仅缓解了重庆市民文化需求与重庆目前相对落后的文化设施之间的矛盾,也提升了重庆城市形象,对打造城市品牌、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设施建设方兴未艾
2007年,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迅速发展到2300多座,发展速度在世界博物馆历史上绝无仅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近80座大型博物馆正在新建、改建和扩建;中小型博物馆和遗址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博物馆体系;各类艺术馆、剧院、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设、启用,河南艺术中心、宜昌大剧院……这些文化设施设计新颖,功能齐全,不仅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也逐渐在完善其为社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功能;它们不仅是社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使用功能,也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欣赏功能、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公共文化设施对城市、对城市中的人所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上。各种场馆正逐步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交流艺术精品、塑造美好心灵的文化艺术殿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