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众心目中的“台湾的中华十大国宝” |
2009-05-20 |
|
这就是民众心目中的“台湾的中华十大国宝”。它和学者心目中的国宝仅有一件相同。它们分别是:《翠玉白菜》、《龙形佩》、《大雁玉带饰》、《掐丝珐琅天鸡尊》、《清高宗夏朝冠》、《乾隆香山九老》、《汉六朝玉角形杯》、《清明上河图》、《多宝格》、《快雪时晴帖》。
《翠玉白菜》
“翡翠白菜,是台湾人最为熟知的台北故宫藏品。因其长年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几乎成为台北故宫的代名词。只要提到台北故宫就会想起翡翠白菜。
据说,翡翠白菜是清朝光绪皇帝瑾妃的嫁妆。翡翠白菜象征新娘清清白白,而白菜上的小虫则象征多子多富。翡翠白菜随瑾妃一同入宫。应该很受喜爱。一直摆放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内。”
《龙形佩》
中华民族早在周代以前就有佩玉的习俗,这组以青绿玉雕成的龙形佩产自战国时代,长20.5厘米,宽7.8厘米,厚0.75厘米。像这样尺寸如此之大而又保存完好的佩玉实属罕见。
青绿玉,局部灰黑斑;器表多薄沁一层灰白斑。雕作一对盘旋绕转,气势矫健的大龙。龙体上满雕谷纹,谷粒多排列成行,卷勾上常雕有毛束纹。为典型的战国风格。考古出土以及流散或传世的,成对战国玉龙形佩为数甚丰,但鲜有尺寸如此长大,而品相端庄,雕工精致的佳品。这应为当时最高级的贵族,始能拥有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tujian.org
《大雁玉带饰》
长11厘米,宽6.4厘米,正面以多层次镂空技法,呈现大雁穿梭于河塘苇丛间的景况,塑造出线条层叠的丰富空间。背面则由铜制带扣,供穿系革带之用。这件作品既有元朝带饰的椭圆造型,又只呈现大雁而无猎鹰,可能创作于元明风格交替的时期。
《掐丝珐琅天鸡尊》
为18世纪后期文物,铜胎,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高25.8厘米,宽9.0厘米,最长处21.0厘米,重约3535克。铜胎,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凤首与背部「T」形脊镀金,馀施浅绿及蓝地满饰各式羽纹,腹饰兽面纹,喇叭式口饰缠枝花及拐子龙等变饰,双足蹲在车轴上,以内卷的尾羽和镂制的车轮为座,器形庄重,釉色鲜明丽,是上好的陈设器。根据粉红、紫红等釉色,应属十八世纪後期的文物。
《清高宗夏朝冠》
这是乾隆皇帝的夏朝冠,又称为凉帽。冠高14厘米,直径28厘米,冠顶高12.4厘米。帽体以一种出产于东北的“玉草”编织而成,凉爽舒适。夏朝冠帽顶需系上“冠顶”、正面饰上“金佛”、并於背面缀上“舍林”,现以故宫院藏的冠顶、金佛、舍林等配饰搭配,大致还原为当年的样貌。这些帽饰均嵌有东北出产的名贵珍珠“东珠”。在清朝的制度中,只有皇帝王才能享有在“冠顶”与“金佛”上嵌入十五颗东珠的特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乾隆香山九老》
这件清朝木雕是广东宫廷匠人杨维占所作,高18厘米,宽9厘米。这件比一本书还小的沉香木上雕刻出9位老人在危岩壁洞边的活动,形象传神,岩壁间还刻有乾隆皇帝的诗句和印章。其中一人於壁题字,两人旁观,後方四人绕几相谈,再往外又有两名立者倚石而望,角落有童子烹茶。根据题识可知是香山九老的题材,即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八位老友聚会吟诗的情景。
《汉六朝玉角形杯》
玉杯的质地为青白色的闪玉,杂有褐色斑。杯身似兽角,而横断面则呈圆角的长方形。器的正面饰一龙纹,从左上方起首,躯体呈s形向下延伸至器底,接着尾部大幅度扭转到器的背面后再向上攀升,约在杯身的三分之二处回向,继而沿杯外侧的弧度徐缓下降,于杯的右下方盘卷成一圆后终结。首、身、尾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首、尾为高浮雕,身则为浅浮雕。器的背面浅浮雕一凤鸟,身躯亦呈S形。超过比例的长尾一直延续至杯底与龙尾相接,而顶部的凤冠也出乎意料的高耸华丽。纹饰的处理虚实相间,布局四方呼应,具有律动感,且十分平衡和谐。
《多宝格》
“这是清宫内专门收藏各式珍玩的百宝箱,常被称为“皇帝的玩具箱”。多宝格的独特之处在于一个“巧”字,它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人们可以根据每格的面积大小和高度,摆放大小不同的陈设珍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清明上河图》
此为清院本(北宋张择端原作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设色绢本,长1152.8厘米,宽35.6厘米。“清明上河图”历代有很多画家相继模仿,清院本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仿本,雍正皇帝下诏绘制,乾隆年间完成。此版本广采各家所长,并增添了很多明清时代的特殊风格,如踏青、戏剧、猴戏、特技和擂台等。
《快雪时晴帖》
“这张简洁的信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光,纸页早已泛黄。雪仍然在下,仿佛下在书帖上。据说每逢入冬初雪时候,乾隆皇帝一定要取出来看一看,并在裱框的四周写字赋诗盖章。有一天,他心情特别舒畅,在帖的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仪出宫,桌子上还有没吃完的半个苹果。路过神武门,军警和办事人员竟在包裹中搜出《快雪时晴》。当时已经下班,各库门紧锁,而这三希堂第一号宝贝《快雪时晴帖》名声又太大。竟无处可放。有人立刻到市面上买了一个保险柜,诺大的一个铁柜,空荡荡地摆进这张纸页,放置在神武门的西值房。如今的神武门每天无数游客出入,却很少有人知道,三希堂第一号宝贝就在这个小屋孤零零地度过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夜晚。那之后,紫禁城改了名,叫故宫博物院。庄严进了书画组。但除了《快雪时晴》,另外的两稀却因为早被谨妃偷出宫卖了当而一直流落民间。1933年,曾在大收藏家郭世五的家中看到一次。随后……世道便越来越乱了。庄严最惦记的三件的书法都不在这批箱子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外甥王珣的《伯远帖》。这就是乾隆皇帝最珍爱的“三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