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部分院团负责人解析“文化包工头”现象
2009-05-20
  日前,关于“‘文化包工头’垄断舞台剧制作”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名导演及所谓“御用团队”搞天价制作的现象是否存在?这给舞台艺术创作演出带来了什么影响?记者采访了部分身处创演一线的文艺院团负责人,他们根据不同的经历,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名导演是否垄断舞台剧制作

  上海京剧院原院长黎中诚认为,“文化包工头”现象败坏了文艺界的风气,乱了戏剧界的阵脚。“比来比去就那么几个人,一些年轻导演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他同时指出,名导演的“垄断”现象很奇特也很复杂,这当中除了评奖的导向之外,导演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长期以来对导演队伍的培养不重视、不投入的结果。黎中诚说:“我认识一位知名导演,平时是一个非常节制的人。但是没有办法,找他的人太多了。”

  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发展缺乏良好的氛围,青年导演缺少施展才华的机会。“导演需要叫得响的作品证明自己,已成名的导演之所以得到大家的信任,也是因为有好作品能证明其具备驾驭舞台的能力。但是现在传统文化艺术的话语空间太狭窄了。”

  对于导演与其团队的合作关系,上海市越剧院院长李莉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如果固定的团队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当然好,但是有些人纯粹从利益出发,从实用主义出发,这就是对艺术的不尊重。”对此,陈智林认为,带着自己的团队同时接几部戏的导演大有人在,不管是出于艺术默契还是利益交易的原因,这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剧目的创作需要打磨,把它变成快餐式的文化消费肯定是行不通的。有些导演也很辛苦,碍于情面帮很多院团排戏,结果却会断送自己的艺术前程。” tujian.org

  大导演与大制作

  谈起剧目制作经费问题时,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李道畅说:“现在排戏筹集经费很困难,但是舞台、道具、舞美的设计制作费最高时占总投资的50%,有时一台景就需要上百万元。这不是在比剧本、比表演,而是在比制作,钱没用在该用的地方。”

  在创作过程中曾与一些名导演合作的经历让李道畅感受深刻:“舞台设计制作一下子就花掉二三十万元,不听他的还不行,双方拍桌子的情况也有过。戏排完之后硬景堆在仓库里,储存、运输都成问题,也不利于下乡演出。更何况戏曲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景太实了反而不利于突出演员的表演。”

  李莉则认为,虽然过高的导演费会直接导致舞台剧制作成本的上涨,但这并不是“天价制作”的唯一成因。“现在剧场场租也是水涨船高,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演的费用只是一方面。而且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也在变化,他们看惯了漂亮的舞台,如果设计制作上太过简单,观众会觉得你在糊弄他。”

  对于上海越剧院来说,由于本地的越剧市场较好,其经营压力并不大。恰恰是这样一个效益较好的院团,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部戏的投资超过百万元。“目前我们创排一部戏可以从政府拿到40万元的文化基金,院里再添40万元。如果导演费就要几十万元甚至100万元,那只能不合作了。我们主要是走市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院团,会选择不同的生存之道。”李莉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制作也是主创方连同大牌导演在内实在没办法才出现的情况。我自己参与创作的戏中也有这种情况,戏排来排去没有创新,大家不是在寻找戏曲本身的内涵。”黎中诚说,“另一方面,在这种大制作的风气之下,有些导演固定找几个设计制作人员,一件普通的服装卖几千元,然后导演从中拿回扣,舞台剧制作渐渐集中在几个导演身上。

  评奖机制扮演什么角色

  李莉认为,戏曲演出市场的萎缩使得很多院团难以靠票房收入维持经营,而得奖对于院团来说犹如强心针,一旦剧目获奖,既有了荣誉,又有了奖金。在这种情况下,院团自然会选择保险系数高的名导演。

  “评奖时经常遇到一个大导演执导四五台戏的情况。虽然对这种情形很厌烦,但为了评奖,不少院团还是要请这些导演。”李道畅说,“大牌导演执导的剧目评奖时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院团心里也有底。”

  而河南省豫剧一团创排的《常香玉》荣获文华奖的过程,又让李道畅有了新体会。他说:“当时由于舞美设计要价太高,我们把他换掉了,重新找了舞美和灯光,只支付了原来1/3的费用。他们也是冲着常香玉老师的人格魅力来的。授奖评语中称该剧‘舞台制作空灵,简约而不简单’,评委还鼓励我们继续走这样的路,这让我们有了信心。院团不能让人家牵着鼻子走,要有艺术生产的自主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为了让剧目参加评奖而是否聘请名导演,陈智林认为,谁能够抓住和表现出一部戏的特质,谁就适合来导这部戏。四川省川剧院长期与查明哲、熊源伟两位导演合作,并为其配备了戏曲导演组。陈智林说:“真正的好作品不仅要有领导的奖、群众的奖,还要有整个剧团上下对这部戏所投入的情感。好导演能起到改变整个剧团艺术创作面貌的作用,可以塑造一个团的品质和作风。我们选择导演首先是要看这种品德,而不单纯看名气。”陈智林认为,现在舞台艺术比拼的是文化品位,只要真正在这上面下工夫,就会有所收获。

  舞台剧制作有待规范引导

  采访中,几位院团负责人都提到要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对舞台剧的创作进行规范。陈智林说:“在文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感情因素决定着剧团的生存。这种情况下,很多剧团会毁在一些不负责任的决策者和导演手中。”黎中诚也认为,对舞台剧的投入应该有法规限制,投入产出比应有预算。“剧团要生存、地方政府要有政绩,评奖变成了一些剧团的生命。一些原本喊穷的院团为了获奖千金一掷,掏空家底,把原本用于人才培养、剧团建设的钱都用掉了。”他说。

  李莉认为,政府部门对“文化包工头”“天价制作”等现象已经有所重视,评奖的标准也在向着“为群众排戏”的方向变化。最近几年要求参评文华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地方戏曲剧目有50场以上的演出场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道畅表示,“大制作”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并非所有大制作的艺术水准都有问题,但是这种评奖导向以及媒体的宣传导向,应该从根本上有所转变。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