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底,美国正遭遇经济危机,市场混乱,人心惶惶,但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是毅然按原计划启程赴美演出。结果,梅兰芳红透百老汇,两个星期的戏票三天内预售一空。
历史充满了戏剧性的呼应:就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当前,一部记录了上述情景的国产影片《梅兰芳》,轻轻松松就赢得了过亿元的票房收入。
《梅兰芳》不是个例,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中国文化产业却整体上保持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这种发展态势能否实现健康与可持续?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委员提醒:“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经验不等同于规律。文化产业必须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把可能性变为现实。”
立足本土:扩大内需凝人心
杨洁翎,电影爱好者,中央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06级本科生,正在美国留学。
近期杨洁翎从网络上获悉,好几部国产电影一路大卖,票房历史性地接近甚至跨过亿元大关。她觉得这些电影都很好看,而更有意思的,是网友根据电影片名创作的一首诗:驾着《疯狂的赛车》去闲逛,《赤壁》的两旁《梅兰芳》香。高贵的花儿,身边站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一副《非诚勿扰》的模样。啊,青春飞扬,爱在荡漾,慢慢欣赏。
“电影在国内市场重新获得了观众——这是个机会,需要好好把握。”越洋电话中,这位锡伯族姑娘显得有些激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蔓延,然而文化产业似乎成了一条“漏网之鱼”,不仅远离了“危险水域”,而且还越游越快,越游越远。
据新华社报道,2月1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天津豪峰动画科技有限公司,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国产健康电脑游戏的演示和企业自主研发的动画片。温总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画片和电脑游戏,促进动漫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戏剧和动漫等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吕建中委员说。
他的判断,在近期的一则新闻上得到了印证。3月4日,文化部和天津市在北京签署了《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确定将展开多层面的合作,其中包括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相互支持。
他的判断,得到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的有力支持。“2008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约5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邱玫代表介绍说。
他的判断,也在江苏演艺集团去年的账簿上找到了支撑。“2008年,集团演出5119场次,纯收入8667万元。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但与2007年相比,我们的演出数量还是增加了26%,演职人员平均收入提高了20%。”江苏演艺集团总经理顾欣委员在报出这些数字时,难抑心中的兴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物质上出现了问题,更需要精神上的补偿。”上海文广局党委副书记马博敏委员一语道破了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内在原因之一。
“金融危机等于是经济患上了重感冒,文化产业能够发挥按摩的功效,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治病,但可以缓解疲劳,提振一点精神。”济南杂技团团长邓宝金代表的比喻形象、贴切。
除了梅兰芳的戏剧在1930年的美国好好火了一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张胜友委员还发现,当时陷入困顿的美国人感觉到图书是最便宜的消遣,平装书、低价书由此大行其道,使美国出版业躲过了“灭顶之灾”。因此他认为,美国出版业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拉动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将成为文化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命题。“应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推出金融危机下能满足消费者的有品位的优秀作品,抢占市场先机。”
扩大内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一马当先,文化产业紧随其后,及时跟进——物质基础有了,精神力量有了,危机自然就会如冰雪消融。
“中国文化市场需求旺盛,国外都千方百计想挤进来分一杯羹。我们不能失守,不能拱手让给别人。”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演员刘丹丽代表神情严肃地说。
而来自甘肃京剧团的马少敏代表则告诉记者,虽然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时不我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在即将迎来新中国建立60周年之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应该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既可以向祖国大庆献礼,又能提升人们应对经济困难的勇气——这也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产业经营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记者感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过往历史累积下来的财富,应该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我们的土地上得到更久远的弘扬。
走出国门:提升中国新形象
杨洁翎是去年九月到的美国,身边的老师、同学经常对她说“中国举办的奥运会真棒”。主修设计的她发现,来自全球的学生现在越来越喜欢采用中国元素了。
但有时候,国外民众也会误读中国文化。例如有一次,电视上正播放一个舞蹈比赛节目,中国的一个武术团体也应邀参加了表演。表演完毕后,主持人竟然惊叹“中国的民族舞”太精彩了。对此,杨洁翎心里感觉很不舒服。“我们要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杨洁翎对此充满了期待。
“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立足本土谋发展与积极‘走出去’,两者完全可以双管齐下、并行不悖。”著名相声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冯巩委员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以,中国广播艺术团在履行责任、立足国内的同时,还大胆地寻找时机到国外演出。今年4月,该团下属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将前往意大利,参加米开朗杰利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演出。这是该音乐节举办45年来首度邀请其他国家的民族乐团进行开幕专场表演。
“这场演出完全是市场行为,我们就是想大胆地往外闯。尽管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冯巩委员坚定地说。
深圳市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代表也非常支持文化产业积极“走出去”。他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要大力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构建系统、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
对此,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代表也表示认同:“文化产业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和国家形象的提升不可或缺。”
李力代表见证了舞剧《一把酸枣》的成长。在国外演出时,他发现世界著名音乐剧《猫》、《新闻小姐》等都是由世界一流文化公司进行包装,而我们的演出则是由华人创建的小公司出面,进行半交流、半商业性演出。2007年,《一把酸枣》在澳大利亚演出了11个场次,票房收入350万元;但同期《新闻小姐》也在这里演出,同样的票价一演就是6个月。“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我们的文化产品在‘走出去’时经常拼命地减少表演人员、舞台道具以降低成本,结果必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也就无法树立起非常好的口碑。”李力代表分析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想让文化产品顺畅地“走出去”,培养市场运作的高手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要是能多出几个‘杨丽萍’就好了。”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李祥红代表感慨地说。由于瑶族人奉“盘王”为祖先,因此江华一家文化企业斥巨资打造了舞剧《盘王之女》,演出效果良好,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却难以迈开步伐。“我们期待更多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人士涌现。”李祥红代表说。
记者感言: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要体现在国内文化市场上,也要体现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当前,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展示中国健康、和谐新形象的重要一环。我们坚信:通过中国文化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中华文化一定能够成功地“走出去”,并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
大胆创意:传统文化是根本
杨洁翎很优秀,设计的广告作品多次获奖。去年,她获得了由影星张曼玉发起的“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支持,这让她深受鼓舞。不过,她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我身边不少同学都很有创作的激情,但由于缺少资助和激励,他们的才华很可能会被埋没。”
今年5月份,杨洁翎即将回国。她说很想去故宫转一转。“在设计没有什么头绪时,我总是到故宫去走一走,看一看,灵感顿时就来了。”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某种角度上看,需要用产业化的程度来检验。”顾欣委员认为,不管是立足国内还是冲向国际,文化要真正走向市场、赢得利润,需要良好的创意,要“让人耳目一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按常理出牌而又合情合理,这就是创意。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委员表示,我们有必要扩大社会环境的宽容度,创造更加宽松的文化氛围,对现实中一些比较大胆的、有争议的创意,只要无害,都应予以鼓励;要进一步解放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思维束缚,激活他们的创造力。
创意要成功,创新要科学,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根。
济南市杂技团去年4月推出了一部融合了京剧的杂技剧《粉墨》,至今已演出150多场。该团团长邓宝金代表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我们的演出反而场场火爆。到目前为止,参演人员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两万多元。”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顾欣委员。他介绍说,2008年,他们排演了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将交响乐、现代音乐剧、街舞等多种元素融于一体,具有时尚化、主流化、国际化的特点,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票房大卖不说,还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京剧节金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要“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在分析深圳文化产业为何能逆势而上的原因时,邱玫代表表示:“创新型文化价值观成了文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在深圳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中,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企业集团迅速崛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践证明,将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IT业结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转化成新型的文化产业,是当前实现文化资源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效方式。”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委员认为。他建议国家科技部门和文化部门加大对文化产业和现代IT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两者有效合作,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创造”。
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李玉英代表则认为:“骨干文化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批锐意进取的人才,既能透彻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熟练地掌握当前的时代潮流。他们奉献出来的作品,在体现民族精神的同时,还能赢得市场,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记者感言:文化产业能否强劲发展,根本在于是否有积极的创意支撑。市场无情,老套而庸俗不堪的文化产品将被抛弃;市场有情,新颖又具有历史底蕴的文化产品一定经得起检验。认识到这一点,抓住这一点,中国文化产业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