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蒙俄三国联合推动呼麦“申遗”
2009-05-20
  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文化厅承办的呼麦暨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于12月29日在呼和浩特落下帷幕。蒙古国呼麦协会会长阿·策登额席、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国际呼麦科学中心主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吴团英及3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呼麦及蒙古族和声艺术的价值、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形成了《呼麦专家保护建议书》,对呼麦“申遗”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相关人士表示,呼麦有望继长调民歌之后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呼麦是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共同享有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并列为蒙古族最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是蒙古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艺术表现。呼麦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新疆地区)、蒙古国和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呼麦的生存和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保护呼麦,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8月,内蒙古就呼麦“申遗”事宜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调研论证、材料收集整理及比较研究。今年9月,申报材料(包括申报文本和专题申报片等)通过文化部评审,并如期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继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之后第二个冲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关专家表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广泛地开展学术研讨,这是一项起到指导和支撑作用的工作,没有深入、科学的学术研究,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保护。在当前呼麦面临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更需要科学理性的研究与思考。

  据了解,除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外,内蒙古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9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8人。

  相关链接

  呼麦,又称“浩林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即一个人利用嗓音的持续声部产生的泛音,形成两个以上的和声。这种特殊的歌唱技巧是蒙古民族的独特创造和杰出贡献。

  蒙古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呼麦在分布上亦呈现出这一特点。在中国,呼麦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在蒙古国,以阿科布多省、扎布汗省为中心;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主要流传于蒙古族聚集区。

  呼麦的基本主题是对宇宙、大自然、祖先和英雄人物的敬仰与赞颂。其重要特征与蒙古民族的重要习俗礼仪紧密关联,构成习俗礼仪的重要部分。

  呼麦在表现形态上,分为非单独演唱型和单独演唱型,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流传。近年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呼麦先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习、表演呼麦的人越来越多。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有300多人掌握了呼麦演唱形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