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苏州评话艺术遭遇尴尬
2009-05-20
  近日,上海市文广局、江苏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厅联手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推出“名家名段——江浙沪评弹艺术专场”演出。三地文化主管部门精心挑选了当地最当红的评弹演员出场。然而,令人尴尬的是,6档节目中,5档都是弹词,只有1档《水浒·黑白斗》是评话。

  苏州评弹分为评话和弹词,即所谓的“大书”和“小书”。今年4月,上海评弹团评话大家吴君玉仙逝。至此,江浙沪三地仍旧活跃在舞台上的评话演员不足10人。人们不禁要问:吴君玉走后,谁来说“大书”?

  评话艺术遇严重危机

  在现今的江苏评弹界,评话大家还有一人,就是金声伯先生。此次“名家名段”专场,主办方有意请出金声伯来压阵。无奈金声伯年近80,无力登台,只得作罢。

  金声伯不来,放眼全国评弹界,主办方似乎很难再找到够分量、又能登台献艺的评话名家了。遥想评弹鼎盛时期,有上百档评话演员活跃在长三角各大书场,要想找几个评话响档,易如反掌。如今,真正还在台上说苏州评话的演员不足10人,他们的阵地也在被步步蚕食。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江浙沪有书场553家,现在只剩下172家,减幅69%。评弹书场日渐萎缩,说书先生不肯进书场,评话艺术遭遇严重危机。

  危机之下,有些评话演员为了生存,只能借着“评话”之名讲故事,他们侃杜月笙、讲黄金荣、说赖昌星,热衷描绘暴力、血腥事件,早把《东周列国》、《西汉》等优秀传统书目弃之脑后。这类“伪评话”,有评话之名,却无评话魅力,也就很难留住听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留住听客,评话演员还得锻炼拿手本事。金声伯批评说,如今的评话演员,“说表”太没水平,“说表就是画画的素描,只有基本功好,才能描得好。说表和技巧结合得好,才能出噱头,角色也才能栩栩如生。”令金声伯老先生伤心的是,一些青年说书先生,“只知讲钞票,不知动脑筋”。

  评弹团名不符实

  老的说书先生,都各有拿手绝活。如:顾宏伯以起角色见长、张鸿声以出噱头见长、唐耿良以讲道理见长、吴君玉以表演见长。他们说《包公》、讲《水浒》、侃《英烈》、评《三国》,各树一帜,各领风骚。而如今,上海评弹团的评话演员仅有3个名额,真正活跃在舞台上的恐怕也就吴君玉之子吴新伯一人了。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感叹:“如果哪一天,上海评弹团成为上海弹词团,那实在是太尴尬了。”

  同为评弹一脉,当下的弹词市场正在回暖。今年,上海评弹团举办了9个以弹词为主的评弹专场演出,比去年的专场数翻了3倍,而且都是一票难求。然而,书场里的评话演出,依旧举步维艰。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会长王正浩告诉笔者,评话演员要成名,比弹词演员难得多。他们风里雨里,闯荡码头,一袭长衫,一块惊堂木,扎进书场,沉寂数十年,委实不易。因此,评话老演员想把自己的“玩艺”传下去,却常常没有学生愿意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评话后继无人的尴尬,很快就在今年推出的“评弹金榜——江浙沪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赛” 中暴露无疑。这项大赛评出了“十佳演员”,然而这“十佳”清一色是弹词演员,评话演员全军覆没。主办方深感尴尬,特意为“名落孙山”的评话演员陈伟春设计了一个“优秀评话演员奖”,以示对评话演员的安慰。

  好在时隔11年后,今年上海评弹团又委托上海市戏曲学校招收评弹学生。评弹团招到了3位男生,让他们学习苏州评话。秦建国介绍说:“在苏州评弹学校,我们也发现了另外3位学评话的男生,明年毕业后,有望从中引进2位学员,以填补上海评话演员之断层,希望评弹团不要成为弹词团。”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