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曲润海:京剧的创新与保护
2009-05-20
  京剧的现代化,是针对传统京剧的改革而言的。现代化内容包括:从内容到形式改革传统戏;紧跟时代潮流,创作演出表现新生活的戏;以新的历史观点创作历史戏;改革旧的规制,建立新的艺术生产体制;进行对外的艺术交流;培育新的艺术人才等等。郭汉城先生说,现代戏是现代化的一个试金石。

  京剧的现代化,既有思想内容问题,又有表现形式问题,这是统一的现代化标准的两个方面。在开始的时候首先强调的是内容。但这并不是说有了正确的内容就行了,艺术形式无关紧要。恰恰是越到后来,越注意到了艺术形式上的改造和创新。京剧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创作演出现代戏,而且要坚持“三并举”的剧目方针。对于广大的观众来说,剧目必须是多样多彩的。要有反映当前生活的戏,也要有传统的优秀剧目。在创作现代戏的同时,还必须以新的历史观点和审美取向创作新的历史戏。一面要坚持继承传统,一面也要突破传统。在京剧的现代化、创新当中,更加强调戏曲化。一些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在艺术表现上,话剧加唱、歌舞喧宾夺主,在舞台上造山、盖楼、堆砌木材钢材,而没有注意戏曲的特色,是制作而非创作。张庚先生提出的“表现说”、“剧诗说”、“变形说”、“外化说”,讲的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色。“戏曲化”的提出,提醒了创作者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注意保持戏曲的特色,创造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新戏,使京剧更像京剧。在此基础上恰当地利用、改造传统表演程式,同时在生活基础上创造新的手段,这样创造出来的新京剧,就不但不会不像京剧,而且是一种发展、创新。

tujian.org



  京剧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就是保护在舞台上,保护在剧团里,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动态艺术不是博物馆艺术,京剧现在进博物馆,我以为既不现实,也不应该。真要把活灵活现的表演艺术封存在博物馆里,不仅不利于创新、发展、繁荣,恐怕反而会把它推向衰落,而只有创新才有生机。毫不松懈地坚持在艺术上改革创新,搞出好戏来,是京剧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天职。

  无论是创新、保护还是人才培养,都是同体制的改革相关联的,既要坚定又要慎重。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改制,对于保护艺人和艺术,对于以后组建大的完整的国家艺术院团,创作新的作品,起过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中在艺术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几经摸索,也各有所得。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所有制性质的转变、布局调整、人才分流交流转化、培育艺术市场、对外交流等。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有利于解放艺术生产力,有利于出人才出作品,推动艺术的繁荣,有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体制的改革和艺术本身的改革,目前恐怕很难确定时间表。但是“流水不腐”、“川流不息”的改革却是需要的。就是要在保护、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培养造就新的人才,不断适应新时代人民大众的需要,这样,京剧才有希望,才能发展、繁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