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关于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9-05-20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指出,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则是灵魂。先进文化担负着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具有其它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新时期农村建设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广泛形成并且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深远、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至关重要。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新文化这个大背景,离不开新农民这个新主体。诚然,我们的任务是要使农民迅速富起来,但怎样富,富起来后怎么办?这就不仅仅只是经济范畴的事。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也是农民难以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的重要原因。“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普遍现象中,无论是“思路”、“技术”还是“门路”,说穿了依然是文化理念作用的问题。所以,即使是身处文化中心都市的务工农民,从事的却大多是最脏、最累、劳动条件最差、劳动报酬最低的工种。所以,新时期农村建设不仅仅只是农民纯收入的提高,我们必须赋予“三农”文化新的内涵,把新农民当成新农村建设的务本之举;将先进文化当成新农民素质的务本之举;将科技与知识的提高当成农民队伍建设的务本之举,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目前,从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不浓,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不强,一些传统陋习如封建迷信、打牌赌博、大操大办等还广泛存在,这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文明乡风的要求格格不入。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与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这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充分认识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艰巨性

  从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看,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有些地方存在部署工作时只讲经济建设,考核工作偏重经济指标,解决问题依赖经济手段,忽视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县、乡甚至严格规定宣传文化干部必须完成下达的招商任务和指标,结果导致思想宣传和文化工作常常“荒”了自家的“责任田”;二是一些地方思想宣传工作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宣传工作效果亟待改进;四是健康的文化消费渠道和设施相对匮乏。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等相比还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为农民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应该予以重视,加以解决。

  由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就形成了明显的三个“不适应”和三个“焦点”。三个“不适应”,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不适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三个“焦点”,一是财政要加大投入,二是要多出农民所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而这些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能解决的,这就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繁重性和艰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只有围绕构建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以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要着力夯实新时期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也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培养造就大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本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一是要紧贴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基层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既靠说更靠做,宣传引导要说得实在、贴切、管用,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得民心、顺民意、暖人心的事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才智,帮助新时期新一代农民增加文化知识、增进致富技能、增强经营本领,才能提升新时期农村建设的“软实力”;二是要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正确地传达到农村基层,另一方面要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正确地反映上来,充分发挥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让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三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要着力打造新时期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先进文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适应、适合新时期新农村与新农民需要的先进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要确立新时期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新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破除“小农意识”,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有的放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在村一级建立农民道德评议会,实现农民对传统道德的自我传承,自觉摒弃腐朽落后和带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的文化,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三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和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乡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且耳熟能详的民俗、民间文化,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庄治理上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大量出版广大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各地文化部门和单位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大力发展民间文化艺术,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的艺术品,让农民广泛参与,不断享受和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一个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作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要着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配备好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和比较稳定的宣传文化工作队伍,努力形成以县乡宣传文化人员为主体,村级组织和党员为骨干,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民间艺人和农村学校教师为主力的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大军,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不断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本领。二是加强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并实施好“六大工程”,即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农民图书工程、农民健身工程、民间艺术发掘利用工程等。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即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变“送”为“种”等,真正实现农民口袋与脑袋并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富。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按规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改变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错误认识,将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项目的规划,文化资金的安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谋划、同落实、同检查。二是要真正做到“五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好中央的优惠政策,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保证农民真正得到文化上的实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