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农村文化建设:在希望的田野上
2009-05-20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中办、国办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2007年《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整体的发展。

  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农村文化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农村文化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办、国办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4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使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 tujian.org

  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切实加强。如吉林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实施重点工程和投入倾斜,把村级文化活动室、信息服务站、农民夜校建设作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内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2006年和2007年补助资金达575.2万元,2005年至2007年全省用于重点农村文化项目的投入累计就达29261万元。河南省出台相关文件,明显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自2005年以来各级财政共安排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86942万元,其中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较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率高出28.4%和74.3%。

  总体上看,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地市、县(区、市)、乡、村四级公共文化阵地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初步满足了农村群众就近、便捷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

  重大社会文化工程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重大社会文化工程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不断推进,在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丰富农村文化资源、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介绍,全国目前已建有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35万个乡、村,农民随时可以就近在服务点享受看电影、听讲座、学科技、查信息、求医等方面的便利服务。

  此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对农村电影市场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省在开展该工程后,农村电影放映队得到全面恢复。流动舞台车工程使艺术表演团体解决了下乡难、搭台难、转点难等问题,对剧团发展、服务农村和农民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使农民逐步能够在家门口看到最新和实用的书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创新

  随着农民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剧团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努力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服务重心不断下移,积极为“三农”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机制等。

  江苏省为了将乡镇文化站建设好、管理好、长期运行好,对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大胆探索,试行公有民营制、股份合作制、目标责任制3种体制。广东省开展了流动文化服务,把图书、演出等文化服务延伸到山区、农村。浙江、河南对文化下乡的制度化、经常化,结合文化下乡,大力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建设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进行了有益探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农村文化的主体。因此,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民自办文化蓬勃发展,是近年来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力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问题和出路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村级文化建设尤其薄弱。据统计,全国县级图书馆2414个,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低于县级最低标准的有536个,未达标率达到22.2%。现有县级文化馆2806个,按照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低于最低标准的有1792个,未达标率高达63.9%。全国农村3.5万个乡镇中有2.67万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占总数的76%;农村文化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应该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同时拓宽农村文化投入渠道;继续加大重大社会文化工程建设推进力度,同时整合资源,发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效益;此外,还应加快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和扶持、推动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尽早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体系等。“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文化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农村富裕程度的提高,农民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也将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在中国农村这个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上,农村文化将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