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电影何时告别鸡肋走出尴尬?
2009-05-20
  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于9月10日至13日在大连举行,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也将于9月13日颁出。此次电影节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部影片将参赛或参加展映,按理说这是中国电影人的盛会,也是中国观众关注的盛会。然而,电影节却是尴尬不断,先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退出,这是金鸡百花电影节历史上第一部自动退出电影节的影片,再是开幕式虽有众星捧场,却被称星光暗淡,三是与此同时,“电影节有没有价值,是美味‘鸡翅’还是乏味‘鸡肋’”的争论也激烈展开。

  有媒体还以《金鸡百花:美味鸡翅还是乏味鸡肋?》为题公开进行质疑。在百花奖“大众电影观察团”观察员、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国产大片被资本市场“绑架”,越来越屈服投资规律,很多票房高的电影却没有什么好的口碑。目前“批大片比看大片的娱乐程度要更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把“批评大片”作为一种泄愤的方式,以此获取“娱乐的快感”。再加上,“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各类节日层出不穷,各种“电影节”成了圈内的“自娱自乐”。许多老观众至今记得当年“百花”绽放之初的盛况:一本《大众电影》发行超过百万册……而如今,大众电影正在变成小众娱乐。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电影如此窘迫呢?

  在我看来,高票价和缺乏中国元素是中国电影从美味鸡翅变成乏味鸡肋的两大原因。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年前,中国每年的电影观众超过百亿人次,而现在只是它的一个“零头”。现在的电影是投资越来越多,票价越来越高,在城市如果一家三口看一场大片,买电影票,加上交通费,以及给孩子买一袋爆米花、买一瓶饮料,一二百元就没了。这样的票价,普通市民能承受吗?如果说20年前电影是大众情人的话,那么今天的电影就是“贵族”的小密或二奶了。中国观众不是不想看电影,而是看不起,杭州8元电影票价曾引起轰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是我国的电影越来越不受观众喜欢,即使是获奖的影片,也越来越不能代表老百姓的心声。多数影片缺乏中国元素,因为市场不好很多导演都希望“曲线救票房”,希望在国际上拿个什么奖,这样一来学人没学好,又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反而把影片弄得不伦不类。其实,这样的制片理念,原本就是不明智的。电影也要有根,特别是作为文化产品,更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国外电影节强调的“国际化”,并非那么“国际化”。电影人应该知道,三大国际电影节各有特色,之所以都受到推崇,那其实是“风格制胜”,威尼斯尊崇艺术,戛纳重商业,柏林则政治气息浓郁。没有特色的影片,不会获奖,也不会有人喜欢看。另外,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原因,国外也很难给我们的电影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中国电影要走出尴尬的境地,指望“曲线救票房”办不到,指望观众一夜之间富起来都看得起电影也不现实,出路恐怕只有两条,自己救自己,一是拍摄具有中国元素的电影,早就有人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老百姓拍摄电影,让世界通过中国电影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是中国电影人的责任;二是重走大众电影的老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电影完全可以薄利多销,而且只要是好电影绝对能得到丰厚的汇报。我们有电影《喜盈门》这样的“经验”,也有《金婚》等电视剧深受老百姓喜欢的现实,中国电影走出尴尬是大有希望的,当然这还要看中国电影人出品的是美味鸡翅还是乏味鸡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编辑/孟仙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