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008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举办
2009-05-20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的创意和艺术的全民化是普遍关注的话题。在上海大剧院成立10周年之际,启动城市文化创意核心——2008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于8月26日举行,来自中国国家大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新加坡滨海中心、日本东京新国立剧场等7家剧院高层就剧院的运营管理以及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展开讨论。

  剧院应像“自由市场”

  伦敦南岸原来是贫民聚集区,二战后的英国提出全民福利、全民教育和全民艺术,于是在这个2.7公顷的土地上建起了伦敦南岸中心。在该中心艺术总监茱德·凯丽看来,艺术机构不仅是文化的殿堂,还应该有责任为富有创意的人们提供表达梦想的平台,剧院应该像自由市场那样,是老百姓习惯每天都去的地方,而不该是高高在上的庙宇殿堂。

  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愿景规划中,艺术普及教育和公益性演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剧院CEO理查德·伊文思说,除了力推国际演艺高端制作和顶级音乐会外,悉尼歌剧院更着力于对普通人群尤其是少儿的艺术普及,广泛寻求社会性的赞助合作。面对社会的各个阶层而非高端,推出大量产品面对多元化受众,使得场地能满足各类艺术家及观众需求。

  新加坡滨海中心CEO潘传顺认为,艺术中心在文化身份的塑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发展本地艺术群体,有自己的音乐,发出自己的声音。既有传统的欣赏者,也有现代的受众体、艺术家和表演团体,艺术中心和剧院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空间。”潘传顺说。
tujian.org


  为此,他们组织本地观众参与剧院的表演,体验艺术创作过程;把艺术作品带到社区,并和日常的节日相结合;他们还为各种演出搭建区域性平台,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理解。潘传顺倡导亚洲剧院除了上演西方经典作品,更有职责上演本地新作,并通过亚洲各国艺术家的互动合作,强化“亚洲的声音”。

  中国国家大剧院运营8个月以来也在不断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国家大剧院坚持品牌经营,体现主流定位;坚持专业运作,不断提升运营的专业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的人性化;坚持低价策略,解决公益与逐利的矛盾,成立自主票务营销系统、进行产业化经营;围绕演出院团和观众,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以演出为中心,注重关联性,推出大师课、公开排练,让高雅艺术走近公众;在致力于打造国家级表演艺术殿堂的同时,国家大剧院还承担着普及艺术教育的强大功能,从开始运营起就设计了多元化、全方位的艺术教育;国家大剧院还肩负推动原创艺术生产的使命,旨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者。

  站在上海大剧院建立10周年的交界点上,很容易让该剧院院长方世忠思考剧院的未来。他十分认同余秋雨的说法,上海大剧院不仅仅是城市的窗口,剧院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展示一个被称为“大剧院”的艺术机构,它是创造与参与的中心地带,是文化创意的核心所在。明确了这一点,他们未来的发展思路与规划更清晰。上海大剧院正是以“创新”为“新十年”的己任,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发挥剧院品牌的优势,集结优秀院团和人才,参与作品原创,为上海呈现一个更具活力与创造力的大剧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突破剧院“一次建成”的概念

  理查德·伊文思认为,在实际的管理运营中,要突破一座剧院“一次建成”的概念,将剧院硬件设施和功能的拓展视作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比如悉尼歌剧院至今还在通过不断施工增加新剧场、开发新功能。只有满足最广大人群不断增长的需求,一座剧院才能在城市的文化延续中世代辉煌下去。理查德·伊文思坦言,悉尼歌剧院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核心运营项目的现金流。

  作为日本唯一一座集歌剧、芭蕾、现代舞和戏剧表演于一身的国立剧场, 东京新国立剧场2007-2008演出季推出33台节目,269场演出,买票进场观众人数达到18万人。新国立剧场常务理事角田博说,该剧场的未来任务首先是建立稳健的财务基础,因为政府投入每年以4%的比例逐步递减,这就需要通过提升票务收入及社会捐款、降低成本等方式来实现财务稳定的目标;其次,制作出的节目开展全国巡演甚至海外巡演,与其他剧场合作;加强艺术家培训项目,目前该剧场已拥有歌剧工作室、芭蕾学校和戏剧工作室,学员可以积累充分的实际演出经验。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已有125年历史,以前该剧院不用宣传就能满座,但从2002年开始票房成绩不断下滑。2001年,该剧院观众的平均年龄是60岁,之后每年增长一岁,来剧院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针对这一情况,该剧院总经理Peter上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都会歌剧院传讯编辑与创意副总经理朴爱莲说,在艺术方面,该剧院邀请了以前并不参加歌剧演出的指挥大师前来演出,并和知名歌唱家达成长远的合作意向,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同时,歌剧开放日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也在逐步吸引年轻人,让更多普通百姓接受歌剧,改变歌剧高高在上的形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2006年新制作的歌剧《蝴蝶夫人》上演时,破天荒地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实况转播,大批市民早早前来占座观看。

  不仅如此,大都会歌剧院还通过全新设计打造全新品牌,给人更加现代化的感觉。比如,将使用多年的剧院标识撤换为流行的简约风格设计,聘请服装杂志摄影师拍摄宣传品,并大量推出适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演出海报;在市中心各个点、网站上投放广告,剧院宣传广告大胆使用颜色和设计,吸引年轻人,使公众形象得到很大的改观;对剧院景观进行改造,更加开放,人们可随意接近,感受艺术;和当代艺术相结合,开设画廊,在大厅或其他地方陈列;组织内部记者队伍,和媒体进行沟通,建立内部blog,向公众展示剧院动态。

  大都会歌剧院长期以来有广播演出的传统,每年20多场,越来越多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卫星电视频道。广播每周4场现场演出,大量存档节目通过广播传播。近年来,大都会歌剧院的高清传播成为大众欣赏歌剧的重要方式,刚开始尝试时只涉及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阿根廷等几个国家,现在几乎遍布整个欧洲,亚洲、南非、澳洲也有涉及,人们很喜欢这种在电影院看歌剧的方式。 tujian.org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