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人说,西方的工业时代产生了两门新艺术,一是电影,二是音乐剧。从1905年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算起,电影在中国已经风靡了百余年,然而,直到这个世纪初,确切地说,直到2002年音乐剧《悲惨世界》进入上海大剧院,音乐剧才被国人所广泛熟识。
不过,音乐剧一进入中国,便以工业时代特有的速度征服中国观众,并以一部戏连演上百场的规模让其他艺术门类叹为观止。至少在上海,音乐剧是真的热起来了。于是,艺术院校的音乐剧专业也办起来了,专门用来演音乐剧的剧场也建起来了,“音乐剧本土化”也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势如破竹,风生水起。
从音乐剧《剧院魅影》6500万元的票房收入中,人们不难发现,音乐剧不仅是一门新的艺术,更是一项崭新的艺术产业。本版为此将连续刊登相关报道,盘点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推动其前行。——编者
胖女孩特蕾西带着她的《发胶星梦》刚刚离开上海大剧院,“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的旋律就在她身后响起。这些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把中国老电影《马路天使》改编成了同名音乐剧。同时,上海第一个专门为音乐剧建造的2000座剧场正在原上海文化广场旧址兴建,2010年将投入使用。
随着2002年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上海的成功演出,上海大剧院以每年一部的频率引进国外原版音乐剧,音乐剧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上海人的文化生活。同时,各式打着“音乐剧”之名的剧目也从国内各城市中纷纷冒出。于是,很多人便问:继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之后,中国能否会成为国际上下一个音乐剧演出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年一台原版音乐剧
音乐剧《发胶星梦》在上海大剧院演出20场后,又赴北京北展剧场演出了10场。现在,中国观众对一部音乐剧在一个剧场里演出几十场甚至上百场,都已司空见惯了。而在2002年上海大剧院引进《悲惨世界》之前,即使是演出商,都无法想象一台音乐剧可以在中国一个剧场连演100场。
《悲惨世界》狂热的“破冰之旅”,掀起了国外原版音乐剧来中国演出的热潮。上海大剧院以一年一部的频率引进国外原版音乐剧,一次次激发人们走进剧场的欲望。《悲惨世界》演出21场,上座率99%;《猫》虽受“非典”影响,演出53场,但上座率依然有86%;《音乐之声》上演35场,上座率98%。当《剧院魅影》和《狮子王》可以在上海大剧院连演100场和101场时,人们已经坚信:音乐剧这一诞生在工业时代的舞台演出样式,真的不仅只是一门新的艺术,更是潜力巨大的产业。
不仅在上海,原版音乐剧也进入了中国很多大城市。2006年,《妈妈咪呀!》在北京和上海演出48场,《42街》在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演出72场。而《猫》在2003年来中国演出之后,今年再度“杀回”北京,连演50多场。
引进原版音乐剧,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以2004年上海大剧院引进的《剧院魅影》为例,该剧在上海演出100场,上座率为99%,总成本为5000万元,而票房收入则高达6500万元,毛利率达3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外公司“虎视眈眈”
中国音乐剧市场风生水起,让国外音乐剧制作人和演出商大为惊叹。《悲惨世界》在沪演出时,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音乐剧制作人之一的麦金托什看到了音乐剧在中国的市场潜力。果然,他很快将《猫》、《悲惨世界》等剧目引进到了中国。
2006年底,百老汇亚洲娱乐公司率先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将已在全球演出4000多场的音乐剧《I LOVE YOU……》制作成中文版。之后,该剧“返销”美国百老汇,连演23场。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在将音乐剧《42街》引进至中国9个城市后,下月又将引进音乐剧《阿伊达》,在上海、北京、杭州、武汉等10个城市演出60多场。这家掌控1000多台音乐剧版权的娱乐“大鳄”,与杭州、宁波、武汉、长沙等城市的多家剧场签订协议,要在中国打造首条“音乐剧院线”,以期每年向中国输送至少一部海外音乐剧。
音乐剧集聚区在哪
面对红火的音乐剧市场,国内很多城市都摩拳擦掌,意欲以此为杠杆,撬起整个文化产业,并不惜投入巨资促成其发展。
上话总经理杨绍林分析说:“在美国百老汇,5个剧目中只有其中一个能够盈利,而那些非盈利剧目需要各种基金为其埋单。如果这种非盈利机构生存的平台、风险投融资平台和艺术人才储备平台未能在中国建立的话,发展音乐剧产业、建设音乐剧中心,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次考察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以及悉尼、东京这些音乐剧聚集区之后,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发现:“这些城市的金融和商业都十分发达,中国的城市中,上海与之较为接近。”但钱世锦认为:“音乐剧的市场培育和音乐剧集聚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记者张裕)(来源:人民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