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于丹:“很中国的文化仪式”
2009-05-20
  见到于丹时,她对10日和12日中国男篮的表现赞不绝口:“这群小伙子太棒了,面对强手毫无惧色,让我惊呆了。尽管两次失利,但虽败犹荣。”

  这些日子,于丹在关注着每一场比赛,看运动员的动静相宜,看观众的悲欢交织。于丹说她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在我看来,北京奥运就是一次精彩的文化仪式。”

  这样的感受并非始自今日。5日,她在传递奥运火炬时,看到沿途群众用力挥舞国旗,就已心潮澎湃。于丹说:“无论是在地震灾区还是在火炬传递现场,今年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国旗。国旗给国人以精神认同和精神归属,有她在,就给人以崇高的仪式感。”

  于丹觉得,自己曾经手持的圣火,凝聚了在场群众的殷切目光。同样,李宁在开幕式点燃主火炬前绕场一周,也是通过采集所有中国人的目光,完成了崇高的仪式。“与其说主火炬是他点燃的,不如说是所有中国人的目光点燃的。”

  对于开幕式,于丹的解读是“很中国的文化仪式”。她认为,开幕式的最大特点是“写意”,这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坐标之一。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人借助奥运会在世界面前的亮相不是吼叫与喧嚣,而是“宁静、自信、优雅、雍容”。

  于丹说,这样的大型演艺活动给人震撼不难,但让人感动不易。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却让人“感动连成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独唱《歌唱祖国》时,于丹的感受是,孩子如同对母亲的认知一样在认知着祖国与民族;当舞蹈演员用肢体在水墨长卷上作画时,于丹解读到了中国文化意味,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无缝对接;当活字印刷真的“活”起来,演员露出灿烂笑容向观众挥手致意时,于丹看到了对文字、文化的尊重与对人的尊重。

  更大的感动源自姚明和小林浩的携手出场。于丹曾经在四川大学听到过一首写小林浩的诗歌:“九岁的男子汉,当900吨的水泥块向你压下来时,你用脊梁扛着,转身去救别人,你就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擎天一柱。”她说,这两个人走在一起,不仅富有仪式感,而且可以令人思索人的“小”与“大”——“姚明是体育上的骄傲,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巨人;而小林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巨人,他体现了我们民族面对困难时的修复力。两个人都是中国魂!2008年中国的主题词是‘苦难’与‘光荣’,他们的携手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

  7月底,于丹在美国讲学时得知,一些海外华人团体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看到开幕式直播,当时正在想方设法录制。“他们身在异乡,但是心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他们说民族百年梦圆,就是延迟几天才能看到录像,也是见证历史。”海外华人的真诚与热情让于丹觉得,开幕式带来的震撼与感动需要长久延续。她认为,今后的大型文艺演出应该积极借鉴奥运开幕式的成功经验,“要突出文化的仪式感,要让文化‘活’起来,不要总是轻飘飘的,不要总是以提供简单、廉价的快乐为旨归。”(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