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作家学者眼中的北京奥运会
2009-05-20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一个新的高峰。作家王蒙别具一格地称之为“一次精神的中国与世界的共舞”。王蒙说,是世界为我们带来了现代国际体育项目与规则,纪录与榜样,带来了奥林匹克事业与奥林匹克精神。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将正式开幕,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与文化,许多作家早已经行动起来,有的在报刊上开专栏写评论,有的直接参与奥运采访,出版了多部与奥运主题相关的作品。记者采访了部分学者作家,看看他们对北京奥运会有着怎样的期待与深思。

  期待奥运能获得“两面金牌”

  我们尊重世界,向世界开放,欢迎“世界”到北京来作客与竞技。我们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口号,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高瞻远瞩的目标。我们向世界显示了善意,发出了邀请,履行了和正在履行着承诺。王蒙说:“我们是参与者,是中国国家队的后盾,同时我们是主办者,是世界的东道主,是全世界运动队运动员的后盾。这两个身份时刻也不能忘记,不能偏废。我们要为中华而欢呼,我们要为世界而喝彩。我们要为中华体育健儿的优胜而扬眉吐气,同时我们也要为所有外国运动员的好成绩、新纪录而欢欣鼓舞,他们的胜利同样是北京奥运会的胜利,是人类体育事业的胜利。”王蒙表示,举国上下,都在热烈地庆贺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把它看作一次大喜事,一次美好的体育盛会,一次展示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的机会,一次与世界共舞的体育节日。可以想像,北京奥运会将会留下丰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留下一些美好的理念与范例,也会留下某些有教益的经验。中华文化将从中得到新的契机,被进一步激活: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成熟,并与世界更好地沟通与互动。他希望在奥运会上我们能够得到两枚金牌:一枚是比赛成绩的辉煌之金,一枚是人民与国家的文明程度与文明胸怀的辉煌之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大教授陈平原平日不怎么运动,这时也“临时抱佛脚”,津津有味地阅读有关奥运的书刊,以及各种有影没影的“看点”、“花絮”与“金牌大猜想”。他说,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热闹来自场内的仪式、场外的造势,也来自媒体的刻意渲染,还有公众的“附庸风雅”。可也正是无数像自己这样的“外行”的积极参与,才有历届奥运的轰轰烈烈。陈平原说自己更适合于在家看电视直播。“没机会在现场摇旗呐喊者,也自有‘看奥运’的秘诀——时间、空间以及心理上的距离,使我辈更能以‘平常心’以及‘审美眼光’,轻松自在地观看每一场精彩的比赛。我想看获奖者的欢天喜地,也看失败者的落寞与悲泣;看北京奥组委的责任、利益与掌声,也看公众的狂欢与无羁……”如此,陈平原说,自己不仅看奥运,看“看奥运之人”,还看那些让奥运得以“如此呈现”的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自信以及精神状态。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表示,他很关注奥运会,此一盛典应该成为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好机会。他没想到有那么多的意向交错,当然也很正常。平常心最重要。他表示不会放过一些最精彩的赛事,男篮、跳水以及刘翔,他都会看。他很期待开幕式,想看看张艺谋能不能拿出新东西,并希望8号那天天公作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家李鸣生认为奥运会就是一次体育运动。这次体育运动与别的体育运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由全世界共同参与。“我国能举办本届奥运会,是好事,幸事,大事,不必看重结果和输赢,这不是体育的最高境界,也不是奥运会的真正精神。无论什么事按自身的规律办就好。我期待中国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更期待全世界的运动员都取得好成绩!”

  刚刚完成了奥运题材的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作家徐坤对北京奥运会自然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她认为从纵深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奥运会是一次传承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精神盛会,如果单纯从体育竞技的层面上说,它是全世界中老年人为青年人预备的、一场肢体狂欢和盛大青春庆典!从那些矫健骁勇的奔跑、投掷、跳跃之中,我们又一次看见了人类青春的膂力和狂放的姿态,看见了旺盛生命力的证明和无比美好的未来。

  谈到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徐坤说:“目前来讲,最大的期望,是它能开成一次平安的奥运会,和谐的奥运会,展示北京英姿和东道主风采的运动会。至于运动员能拿几块金牌,中国在奖牌榜上能排第几,我想,现在,都变成了其次的问题。只要每个运动员都尽力了就好。每个跟北京筹办奥运过程一同走过来的北京公民,都亲眼看到了、亲身体会到了筹备奥运会这七年间,北京付出的巨大辛苦!今天它终于来了!盛大华彩的演出终于如期、如愿的开始了!想起来,简直像做梦一样!我们只求演出顺利、成功。别的,一概不奢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家徐小斌认为奥运会应当是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盛会。所谓奥林匹克精神,当然是来源于古希腊的文明。古希腊对人的力量的崇尚、对人的技能的挑战体现着一种对人的价值与独立性的尊重与捍卫。它是公平与公正的代名词,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法国人顾拜旦提出的关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重要理念,可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徐小斌感觉奥运会能在北京召开,既有一份骄傲,也有一点希望,骄傲的是本来那么遥不可及的奥林匹斯山的圣火,竟然来到了家门口;希望的是,我们一定要尊重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千万别用世俗的“成者王侯败者寇”式的眼光去污染它。但她也有私心,“话虽这么说,当然还是希望金牌越多越好。”

  写文章 看比赛 投入奥运

  一辈子热爱文学的王蒙对体育同样怀着浓厚的兴趣。他说:“我喜欢巴西女排,她们打得有一种大气,她们的舒展开朗的形象也令人振奋;更不要说她们的发球了,观之神往。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对阵,不管谁赢谁输,双方都是好样的。我还喜欢俄罗斯的带有舞蹈艺术家风格的体操选手。喜欢罗马尼亚的女子体操的耀眼明星。喜欢欧洲与拉丁美洲的足球名脚。喜欢大罗小罗的个人技术也喜欢德国足球的精确与集团化。喜欢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篮球。喜欢NBA的惊天杂技。喜欢大威与小威的健壮、沉著、自信。喜欢费德勒的高雅、沉静、王者风范。喜欢美国田径运动员的集体优势,喜欢非洲的长跑火车头。喜欢看法国人的击剑,英国人的马术,美国人的拳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说自己平时不太看体育节目,但“中国承办奥运会是大事,是特别大的荣誉,也特别在乎通过奥运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因此他会感受和关注中国承办奥运会以来的种种现象,会看开幕式并有目的地看一些项目,“毕竟期待了那么长时间,大家都会有好奇心。但另一方面,也不要太在乎,让精神太紧张。无论承办还是参与,奥运会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

  身为作家,尤其是热爱体育的作家,北京奥运会期间总免不了被媒体约请写一些关于奥运的文字。徐坤说奥运期间会停止一切无关活动,“除了看比赛,我还会给报纸上写一些观赛文章。”自7月28日,孙晶岩在中国作家网首页开办了“晶岩天天说奥运”栏目。这位曾在部队荣获女子中长跑冠军,手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射击总分冠军的作家,现在仍然长期坚持游泳、跑步、练搏击操,这种对体育的酷爱使孙晶岩18年前创作了反映中国足球队为国拼搏的报告文学《冲出亚洲的坎坷》,又用3年时间采访了400多位奥运人士,撰写了全景式筹办奥运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应邀在《北京晚报》开设“陈记贴吧”,计划写30篇感受奥运的短文,陈建功戏称这一举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所带来的欣慰,“固然比不了当年刘长春带上张学良资助8000银元,只身赴美参赛的悲壮,也比不了某位球员今儿说落选,明儿又被捞进‘国奥队’的欣喜,我想自己‘欣慰’一下总是可以的。大概类似于街头挂彩旗、摆花坛的花匠,或者街道上巡逻的大爷大妈,不管贡献多大,好歹也算‘报国有门’,跟奥运沾上边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即将开幕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拉近了体育和奥运会以及奥林匹克和我们的关系,再也没有比今天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是那样的密切和贴近了。作家肖复兴在想,除了兴奋和激动之外,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促进体育运动和奥运会自身的发展,才能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而不将它们只看成是单一的赛事或活动,也不把奥运会举办的成功仅仅看成是一种骄傲的胜利、激情的洋溢,或金牌的第一?他说:“在我看来,人类是先创造了体育,后有奥林匹克精神,然后才有了顾拜旦先生创始的现代奥运会。探索一下体育自身的本义,也许是十分有意义的,奥运会有助于我们认识体育自身,认识体育和奥运会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从而真正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成一次人文的奥运。”

  人类为什么需要体育并创造了体育?我们为什么需要并创造了一个奥运会?肖复兴说:“那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运动场上建造起这样一块绿洲,同客观世界中越来越非理想和非理性的成分作一番漫长而坚定的较量。体育、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三位一体,正是为了彰显体育的力量,张扬奥林匹克的理想。更高更快更强,是对体育自身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挑战、一种渴望、一种救赎、一种追求。”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