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建议:为青年演员度身选戏 |
2009-05-20 |
|
最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正在为青年演员孙宁芳度身打造中国版《茶花女》。这让很多青年话剧演员羡慕不已。孙宁芳自己也表示:“我要珍惜这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从2003年上戏毕业至今,虽然我先后也演了20多部话剧,但很难说哪部戏能称为自己的代表作。”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话剧演出红火,仅去年就有70多部话剧轮番上演,但不少青年演员演了多出戏后,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代表作。
某话剧爱好者在网上感叹:“今日焦晃、祝希娟在哪里?!”他回忆,当年上海人艺、青话的很多优秀演员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与演员已融为一体。如,严丽秋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焦晃、祝希娟的《无事生非》,李家耀的《吝啬鬼》,娄际成的《西哈诺》等,至今叫人怀念向往。但如今,却少有专为青年演员去度身选戏,也少有使人眼睛一亮的好戏,更没有让人一见难忘的好角色。他认为,如果不能让青年演员在表演上寻求突破,再上一个台阶,并形成鲜明的表演风格,不少青年演员的艺术生命很可能会昙花一现。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荣广润教授指出,一年上演近70部话剧,给人们看的更多的是炫目的导演手法、瑰丽的舞台场景和追逐市场效应的热门题材,而演员的表演风格与特色则被湮没其间。不少优秀青年演员演出了10多部话剧,还是没有自己的代表作,这让人深感遗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现代人剧社张余也批评,现在一些话剧制作人盲目追逐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这恰恰是以损耗演员的艺术生命为代价的。如果说,话剧市场在培育期不得不牺牲一些艺术成分来换取市场空间的话,那么在如今话剧市场日渐繁荣之时,话剧界就有必要着力培养一些优秀青年演员,为他们度身打造一些剧目。这样做,不仅能让这些演员拥有各自的代表剧目,同样也能使话剧界拥有更多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推动话剧市场更加健康繁荣。
话剧《茶花女》导演雷国华分析,现在是娱乐至上,能提高演员舞台表演能力、体现表演艺术特色的剧目寥寥无几。在原创的新剧目中,大部分都偏向了娱乐性,有分量、有生活、有探索的作品反而缺席;少数剧目虽然触及了严肃题材,但流于应景,难以长久。雷国华指出,如何为青年话剧演员多打造一些各具表演特色并有影响的剧目,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