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共文化建设打开免费之门 广受公众好评 |
2009-05-20 |
|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圣地和百科全书,是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高雅场所。4月份以来,我国已经免费开放了近700家博物馆,到明年全国将有近1500家博物馆向国内外观众免费开放,占到我国博物馆总数的一半以上,一个新的博物馆免费时代正向中国民众走来。
免费政策广受公众好评
“豆,盛放腌菜、肉酱等和调味品的器皿。”“簠,祭祀祖先或宴请宾客时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在安徽省博物馆青铜精品展厅展柜前,马女士与10岁的儿子小杰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抄写展品介绍。5月3日上午11点,马女士母子已经用这种方式转了半个博物馆,儿子的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已经记了满满一页。
从3月26日起,安徽省博物馆与另外40个博物馆、纪念馆一道,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参观。而观众中以马女士为代表,文化“朝圣”、增长见识、充实自己是参观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免费政策,让逛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奢侈的选择,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3月28日,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免费开放首日,来自辽宁的教师萧永高表达了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赞许和认同。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大量兴建了一批公共博物馆,但高票价却把相当一部分社会公众挡在门外。一方面巨资建起的博物馆在运营中耗费巨大开销,另一方面明显不足的客流和低利用率造成了公共资源的闲置浪费。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蔡琴说,对几千万贫困人口和徘徊在温饱线上的人来说,花十几元钱买一张门票看展览,是很奢侈的事情。我国博物馆的门票价格在公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各地实施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参观客流量平均增长了5到10倍,而客流结构的变化更让人觉得可喜。“免费开放后,博物馆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家老小一起来参观,这说明博物馆的观众结构从原来的由单位组织变成现在的以家庭为单位。”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笑着说。
免费源于国力增强社会发展
根据政府制定的实施计划,从2008年起,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运营经费都将由政府财政支付。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博物馆143家,其中69家由北京市管理。北京今后每年对博物馆的财政投入将达到1.2亿元人民币。“全国目前开放的近700家博物馆,不算地方财政上的投入,仅中央的投入就有十几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
持续增长的国力和全社会对文化素养认知的不断增强,为公众共享博物馆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都说古老的中国,崭新的博物馆,但其实只有崭新的中国才有崭新的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文彬说,“中国博物馆业之所以能出现这种崭新局面,和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密不可分。”
“进入新世纪,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苏东海说,“虽然在我国博物馆发展中,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还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像我国这样在短时间内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苏东海表示,政府对博物馆的建设热情正起到辐射作用,带动了全社会的博物馆建设热情。(张舵 孙颖 熊润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