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骥才拟提政协提案 呼吁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 |
2009-05-20 |
|
5月20日,作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告诉记者,他正执笔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呼吁筹备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以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和为后人提供警醒,“目前最主要的精力还该放在挽救生命方面。但是作为文化人,应该前瞻性思考,未来将受益无穷。你(晨报记者)是采访我的第三家媒体,我现在说出建立博物馆的想法,希望通过呼吁、媒体传播,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在当下工作进行中,清理废墟的时候注意到这个问题,保留相关资料,在重建中做好预案。”他表态,如果提案通过,相关部门着手建立这么一个博物馆,“我将全力以赴,无条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建馆有历史、学术、精神价值
冯骥才表示,汶川地震博物馆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是历史价值,“我始终认为,历史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且要站在明天看今天。从这种历史观出发,我们有责任把这次地震灾难作为一次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见证它的破坏力,见证我们直面这场灾难的举动,见证这代人的精神境界。”他还提出,博物馆的建立有学术价值,“这是地质、地貌研究的重要资料,还有水源等很多方面,可以说是有多学科研究价值。”而精神价值也是冯骥才强调的博物馆建立意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笔无穷财富!我们看到,这次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焕发出患难与共、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精神,对整个民族来说,这就是一种升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冯骥才还为自己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的呼吁提供佐证,称历史上很多天灾人祸都建有博物馆,“原子弹爆炸后有广岛博物馆,有二战奥斯维辛博物馆,南京大屠杀也有博物馆。天灾方面,庞贝古城的消失,博物馆就做得很棒。”
分现场、纪念碑、博物馆三部分
冯骥才认为,对于将来的汶川地震博物馆,有三部分最重要。第一,是“几处有代表性的地震现场”,保留地震破坏原生态现场,“唐山地震很好地保留了两个废墟,其中一处三层楼,是第二层楼冒出来,对研究很有价值”。第二是“汶川抗震救灾纪念碑”或“汶川死难人民纪念碑”。第三是“汶川地震博物馆”,收藏与地震、赈灾有关的内容,“比如大量学生书包,这是最感人的东西;还有用过的直升机、降落伞,以及大量录像等”。
文化界人士支持建馆
据了解,不少文化界人士都极为赞同冯骥才“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的想法。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陶东风表示,应该建立“汶川地震纪念馆”,认为目前类似“战争”的非常状态会过去,国人应该以此为契机,建立中国的灾难反思制度和死亡者纪念制度,“每次重大的自然灾害、社会历史灾难之后,都应该建立相应的纪念馆以便人们进行历史的反思,悼念死者,激励生者,安慰前人,警示后人。”而在网络上,倡议人汜郎数千字撰写的“关于尽快抢救抗震救灾原生文化资料,筹划汶川地区特大地震纪念馆和中国西部地震纪念碑、文化纪念长城的倡议”、博客中国网站上的“默哀三分钟后,我们呼吁国家筹建汶川地震纪念馆”呼吁,都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记者 彭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