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推进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 |
2009-05-20 |
|
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以农村文化社团为骨干,以农村文化示范户为延伸,以惠农文化服务窗口为平台——
河北省文安县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构建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以农村文化社团为骨干,以农村文化示范户为延伸,以惠农文化服务窗口为平台的农村综合文化网络,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了党在农村的宣传文化阵地,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势利导,构建农村综合文化网络体系
抓龙头,壮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原有文化站基础上,打破部门所有界限,全面整合乡镇各种文化资源和力量,按照“一站多能”的发展模式,把乡镇的宣传、教育、科技、计生、体育、广电、共青团、妇联等项工作“拧”在一起,把这些单位的文化设施与原文化站统筹建成“综合文化站”。
抓阵地,激活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管模式。发动集体经济发达、管理机制完善的123个村,全部建起了集“七个一”(健身广场、培训学校、便民超市、村务公开栏、阅报栏、科普宣传栏、十星级文明户专栏)和“八个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康服务室、信息服务室、村民恳谈室、法律服务室、社会保障室、村民议事室)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对集体经济不很发达的村街,整合利用村内学校、企业、老体协、计生文化大院的场地或设施,共同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对缺乏文化活动场地或无专人管理、造成文化设施利用率低的村街,积极推行“村民共建”,或实行“村有民管”、“村有民营”,保证了文化活动中心的正常开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抓骨干,引导帮扶农村文化社团。县、乡文化部门积极引导帮扶农民自发组成的健身秧歌队、戏曲俱乐部、音乐会、花会、武术队等农村文化社团组织,使其成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生力军。通过成立协会、订立章程、明确法人、严格入会办法等程序进行规范,通过政策宣传、集中培训、外出学习、组织比赛、进村辅导、调演表彰等,力促其发展壮大、提高水平。同时,把挖掘、整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作为宣传和扶持文化社团的过程,先后申报了“左各庄崇新杠会”、“朱派西河大鼓”、“董海川与八卦掌”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引导帮扶,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文化社团组织283个,爱好者达3万余人。
抓延伸,培育发展农村文化示范户。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级农业、林业、科技、计生、畜牧、科协等涉农部门培育发展了“蔬菜种植文化示范户”、“文化娱乐示范户”、“计生文化示范户”、“养殖文化示范户”、“文化演出示范户”等8类共计3200余户的文化示范户。县、乡两级把支持帮扶农村的图书、文体器材、电脑等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向示范户集中,并邀请专家和科技人员到村街或示范户家中挂点指导,开展实用、对路的咨询服务和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科技能人”,使其成了健康文化的引领者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抓平台,打造惠农文化服务窗口。打造有线电视文化服务窗口,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全县273个村、4万余户农民接通了有线电视信号,通过开设农民频道、娱乐频道,开办“文安农业”、“信息之窗”、“大众文艺”等深受农民欢迎的频道和栏目,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学到文化,掌握技术和市场信息。打造网络文化服务窗口,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走进百姓生活的同时,通过金色文安网、农业科技网、党员教育网、信息点播网、文安大众网等网络,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把时事政治、科技资讯、文化艺术、种养技术、生育健康等知识传递给农民。打造短信文化服务窗口,与电信部门合作,通过群发方式向农民发布文体动态、古洼点滴、公益广告、今日气象、养殖疫情、农资购销等信息。
多方用力,拓宽多元建设投资渠道
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县、乡两级政府把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单独列项,保证了文化事业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4年来,县、乡两级共为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拉动了集体、企业和农民投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建立城乡反哺机制。采取“城乡共建、对口帮扶”的办法,组织县直部门与村街“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根据村街在文化建设中订规划、搞设计、用水电、置设备的不同需要,协调有关单位给予无(低)偿服务,把有限的文化设施投入到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采取企业冠名、文企结对等方式,组织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与人才队伍稳定、年演出50场次以上、制度健全的35个社团进行“一对一”帮扶,提供办公房、演出场地、器材车辆和经费支持。采取社会捐建的办法,发动城市居民、农村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企业家或团体,组织开展“从一书一具到一套设备一笔款子”文化支农捐赠活动。4年来,全县通过各种帮扶活动,共为农村筹措了价值近1000万元的文化设施和文体器材。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自我发展、自我经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乡镇企业和农民投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在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允许搞有偿经营、有偿服务,拉动其自行投资,壮大实力,走文化经营发展之路。左各庄戏迷协会,是8名农民利用镇京剧团倒闭后闲置的旧设施组建的。5年来,该俱乐部已投入资金15万多元,演出560场次,受益群众达15万人次。文安县友谊文化公司、柳河镇和民电影放映队分别是个人和民营企业出资组建的,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营,达到了让投资者受益,让群众享便利、受教育的效果。 tujian.org
正确引导,丰富农村综合文化网络活动内涵
宣传党的政策,凝聚民心。该县利用综合文化网络,常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进百村,兴百业”等活动,通过下乡演出、发放资料、视频广播等多种形式,不仅把农民喜爱的戏曲、电影送到农村,也宣传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宣传了党在新时期的农村政策。懂了政策,农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矛盾和冲突减少了,民心更加凝聚了。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素质。文化热、学习热使一批“学习型农民”示范户应运而生,带动了其他一些村民成为“读书用书模范、致富能手、种养标兵”。县里还利用网络进行种养技术、市场营销和农民工转岗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4年来,全县通过教育培训,有效转移农民工12万人次。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该县发展带动能力强的示范户主入党,并选择一部分有较好群众基础,懂管理、有头脑的示范户主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充实了基层组织的力量。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讲科学、讲文明,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两讲一建”和“知足、知恩、知荣、知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十佳红白理事会”的评选,开展文化示范村创建,共建成示范村65个、新农村书屋87个、村级文化广场121个,为农村发放图书报刊16万多册,配备鼓乐器材1.2万多件。同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变生活陋习,按照“净绿亮美”的要求创建文明生态村123个,有87个村街的农民用上沼气或天然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强化法制教育。利用黑板报、网络、广播、电视、短信和文化示范户宣讲等多种形式,结合身边的人和事,组织开展适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引导村民增强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消除了许多潜在的不和谐因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