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历时40天的第13届青歌赛即将落幕。和往年一样,今年的比赛也是话题不断,但是焦点往往集中在大赛评委或主持人身上,作为大赛主角的选手却很少被提及。
青歌赛究竟给这些选手带来了什么?
台上 综合素质考验选手
“没有人想到他会夺冠。”说起本届青歌赛美声唱法冠军王红星,大赛评审阎肃如是说。
阎肃告诉记者,刚开始比赛时,王红星的成绩并不理想,但身为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的王红星并没有因为担心面子问题而受到影响,相反,他沉着冷静的应战心态和处理歌曲的成熟经验帮助他最终赢得了金奖。
据介绍,青歌赛一直将演唱水平作为最重要的评分标准,同时兼顾知识面、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察。王红星觉得自己之所以能赢得比赛,靠的是整体优势,“首先在专业上不能比别人差,然后努力在其他方面充实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整体优势。”
1984年青歌赛创办以来,推出了关牧村、宋祖英、殷秀梅、彭丽媛、毛阿敏、阎维文等歌唱演员,青歌赛因此有着“歌坛新星摇篮”的美誉,成为推出声乐人才方面重要的比赛。因此,对于一些选手来说,青歌赛就意味着机遇。
民族唱法金奖获得者吴娜告诉记者,在民族唱法决赛结束的第二天下午,她就接到了北京、广西、福建等地演出商的邀请。本届美声唱法银奖得主张海庆已是第4次参加青歌赛,他坦言,上一届青歌赛之后,他有幸演唱了一些知名作曲家的新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更多的选手而言,青歌赛是展示和历练的平台。“台下的评委很有经验甚至在国际上拿过大奖,他们的现场点评直观、快速地指出了我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对我的提高大有好处。”“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要扩大曲目范围和知识面,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选手们纷纷表示。
对此,评委顾欣认为,青歌赛给选手尤其是获奖选手带来了知名度,这恰恰是演出商所看重的。但青歌赛只是一个平台,这些选手当中能否出现真正的人才,还要看他们今后的努力。
台下 从成名到成才
“这趟没白来!”曾创作《我是中国人》、《一帘幽梦》等歌曲的台湾著名音乐人刘家昌,看过两场青歌赛流行唱法的比赛后兴奋地说。
今年60多岁的刘家昌很少接受担当评委的邀请。“与其说我是来当评委的,不如说我是来寻找音乐的。”而选手的表现没让他失望,他透露,在这次比赛上他挖到了一块宝,“他的声音很好,很宽很厚,我一下就被打动了。”
由于采访时比赛尚未全部结束,刘家昌不能透露选手的姓名。但他已私下让助手与该选手联系,希望能把他带到港台的市场去,亲自栽培,为他量身制作歌曲,并且推广运作。
据大赛策划秦新民介绍,历届青歌赛都会有一些文艺团体的负责人担任评委,虽然,他们不把为单位挑选新人作为直接任务,但也会关注是否有合适的人选。不过,当场被制作人相中签约的例子并不多见,对于多数选手来说,他们还得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捧回金杯的吴娜受到了肯定,但单位领导也提醒她:你应该想想下一步要干什么,千万别停住了。“获奖确实表明自己上了一个台阶,但这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吴娜告诉记者,这个提醒对于她来说非常及时。
对于成名与成才的话题,阎肃认为,并不是得了奖、出了名就万事大吉,很多在青歌赛上取得不错成绩的选手,几年后却悄无声息了,这其中虽然有很多因素,但个人的自满情绪导致的停步不前是最主要的原因。对此,顾欣也认为,今后的发展道路如何将取决于个人对于获奖的态度:把获奖作为契机还是作为终极目标。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评委和专家还对选手今后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阎肃认为,一方面应该尽力争取一切演出的机会,到基层去、到需要的地方去;另一方面,努力找到适合自己演唱风格的好歌,多唱好歌。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认为,文化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员的歌路,因此,只有加强文化修养,才能唱出自己的风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