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打造泉城文化品牌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2009-05-20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系统积极发挥省会优势,努力打造泉城文化品牌,为推进“文化济南”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集成创新,倾心打造文化艺术品牌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始终抓住以思想理念、题材形式、运作机制、传播方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创新这一龙头,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相继创演了儿童剧《宝贝儿》,舞蹈诗《沂蒙风情画》,京剧《李清照》、《辛弃疾》,吕剧《大官皮景生》,曲艺剧《泉城人家》,杂技剧《泉城写意》,多媒体曲艺《泉城说唱》等50余台原创剧目以及200余场专题文艺晚会,这些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受到观众喜爱,共荣获国际金奖6项、省级以上奖励900余项。许多剧目无论获奖层次和演出场次都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并为山东填补了空白,为济南争得了荣誉。其中,儿童剧《宝贝儿》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成功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和纪念中国话剧百年经典展演剧目,创下了单院团单剧目连续演出2002场的全省最高纪录,创出了全国同行业的一流成绩。

  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一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力资源观,将视野延展向全省乃至国内外,融合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儿童剧《宝贝儿》等都是如此。二是创新内部用人机制。市属艺术院团均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济南儿艺等院团采取多种用人方式并存的模式,主创人员面向全国聘请;演职员一戏一聘,大胆起用年轻演员和院外演员,形成了竞争机制。三是广泛征集优秀剧本。为丰富演出剧目,打造精品力作,通过媒体向全国公开征集优秀剧本。如儿童剧《宝贝儿》、京剧《李清照》、曲艺剧《泉城人家》等都是这样征集来的。这些剧目不仅屡获奖项,而且常演不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市属艺术院团年均演出2539场,演出收入710多万元,观众达460万人次。四是创新激励机制和投入机制。一方面从剧目创作之初就明确市场定位,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艺术生产,一方面在市财政逐步加大对艺术生产投入的基础上,改事前投入为“以奖代补”,凡新创作剧目一年内演出满30场的均给予奖励,鼓励院团在打造精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开拓和增加演出场次,把财政经费用在刀刃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和“酵母”的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积极推出文化项目品牌

  全市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策划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打造出一批在全省叫得响甚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提升了文化竞争力和济南的美誉度。

  一是积极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为满足群众文化需要,我们每年组织举办已连续四届“荷花奖”新人新剧目新作品评比展演、已连续举办五届泉城新年京剧晚会、已举办四届全市读书征文优秀作品出版、已举办两届全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已举办三届济南农民文化艺术节、已举办五届齐鲁民俗艺术博览会、已举办三届济南秧歌大赛、已举办六届济南新春花灯大赛和“新市民新课堂”艺术培训以及系列节庆演出等有规模、有影响的文化品牌活动50余项,其他文化活动260余项。其中,“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已举办两届的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已举办三届的济南新春文化博览会等活动已被授予全省知名文化活动品牌称号。特别是“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已成为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文化活动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五届累计签订合作项目700余项,涉及资金6亿多元,接待全国学习交流的同行40余批次。市和县区两级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坚持20多年,全市年均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万余场,参加活动的市民每年都达3000万人次。历下区消夏广场文化活动被评为全省知名文化品牌,泉城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国际艺术广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大力打造地域文化产业品牌。近年来,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文博会展、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业态。目前,济南市已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6221余家,爱书人图书音像集团公司、东方之韵娱乐有限公司、九顶塔民族风情文化园、英雄山文化市场等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济南市亮丽的文化产业品牌。济南市已有授牌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培育了东方天健、高路动画等70多家动漫企业,从业人员4000多人,初步形成点式集聚、带状辐射的发展格局。连续举办九届“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在省内外各地巡展,吸引观众200多万人,参展企业700多家,直接经济价值3000多万元,周边产品交易额5200多万元。东方天健公司是目前全国三维动画影视制作领域最好的公司之一。济南市去年生产动漫影视作品已达7000分钟,今年预计可突破一万分钟。

  三、挖掘资源,传承利用,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品牌

  济南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9000年人类活动史和4600年建城史,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保单位57处、市级文保单位87处、县级文保单位316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一是实施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制定《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维修保护了府学文庙、华阳宫、辛弃疾纪念馆、李清照纪念祠、浙闽会馆、闵子祠、长春观、灵岩寺、四门塔、五峰山、九顶塔等历史文化景点,整修改建了芙蓉街、曲水亭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老洋行”等优秀历史建筑,抢救发掘了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其中:洛庄汉王陵、危山兵马俑发掘成果分别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辛庄遗址发掘成果入选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围绕济南历史文化、泉水文化、名人文化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推出一批剧目, 出版了一批图书,建成了包括济南古籍地方文献、名泉、名士、金石拓片鉴赏等在内的特色数据库,通过济南文化网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群众服务。

  三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恢复建设《老残游记》中描述的“明湖居”以及茗曲阁、晨光茶社等老字号曲艺演出场所,举办各类曲艺活动,培养曲艺演员200多人,成为全国曲艺活动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公布了43项济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商河鼓子秧歌5次获全国民族舞蹈大赛最高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河县和历下区姚家镇被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槐荫区闫千户舞龙队、章丘芯子分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济南市近年来的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有些方面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和全省的前列,但更要清醒地看到,许多方面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境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完成济南市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争取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加快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建设。力争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等方面打造新品牌,在城市社区基本建成一刻钟文化生活圈。二是推进文化艺术创新。整合资源,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组织创作一批体现中国气派、齐鲁风格、泉城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今年重点围绕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济南解放60周年、承办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完成泉城系列品牌旅游剧《齐风鲁韵·泉水谣》以及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杂技京剧《齐风鲁韵·粉墨》等重大演出活动的创作,修改打造好京剧《辛弃疾》,力争在京剧节上取得好成绩,并为明年迎接建国60周年和全运会做好创作储备。继续创新完善既有的知名文化品牌。按照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文化单位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三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产业实体,支持各县(市、区)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力争有更多的文化产业实体入选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基地。四是推进文化市场繁荣。继续降低门槛,引导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扶持文化娱乐、演艺业、电影放映、动漫网络、电玩游戏、文化旅游、会展、工艺美术等市场发展。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五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管理利用。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扎实搞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以泉城特色标志区项目为龙头,切实抓好明府城历史街区、府学文庙、题壁堂、蔡公时殉难纪念处等修复工程。推进各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六是推进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作者系济南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 tujian.org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