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文化发展:在经济化和福利化之后
2009-05-20
  编者: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个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我国的文化也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对这些阶段的回顾,有助于我们下一步的文化发展步伐走得更坚实,这正是本刊编发本文的用意所在。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无疑是中央政府高屋建瓴的英明决策,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是,怎样理解文化发展?如何制定政策,推动包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在内的文化发展与繁荣呢?

  温故方能知新。从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将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文化领域的相对独立化、文化的经济化和文化的福利化。

  计划经济时代,政治处于我国社会生活的核心,其时我国文化与政治、经济等领域是高度重合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日益深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日渐多元,对各种文艺作品、生活方式的包容度增大,对文化艺术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清晰。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需求逐步扩大,当然,最为关键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政治不再处于社会领域的核心位置。于是,文化领域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与政治、经济相区分的领域。借用南开大学教授王南湜的观点,当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可以称之为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的巨大变化,即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文化与政治领域的相对分离。显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始于广州、上海、深圳,随后影响全国各省市、到9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潮的“文化发展战略热”,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文化领域独立化、文化发展战略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阶段是“文化的经济化”阶段。从1979年广州出现第一家营利性音乐茶座开始,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各类文化消费场所迅速从沿海城市蔓延至全国。与此同时,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文化的经济属性、文化产业等概念受到普遍关注。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我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理范围和工作体系。2002年,文化产业一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中国的文化建设开始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进的新格局。

  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生产、消费的革命性变化,也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常被视为文化的经济化。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文化经济化有着复杂的后果。就中国的现实情况来说,文化产业的出现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又受世界性产业更新换代潮流的带动,还结合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市场开放的巨大历史冲力,再加上政府的推动引导、媒体的推波助澜,发展文化产业近几年几乎成为一种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政府财政实力在迅速提高和增长,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经历了几次大的推动后,步入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阶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我国提出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号召。由此,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了第三大阶段,即“文化的福利化”阶段。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出现了“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样的表述,表明文化的福利化问题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重视。2006年9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将“公共文化服务”专辟一章,置于“文化产业”之前,并以相当详尽的内容,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进行了解释和指引。此后,一个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热潮开始在全国起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究其实质,是文化的福利化,是服务型政府文化服务职能的体现。所谓文化的福利化或普惠化,实际上是从改革开放前比较含混的“文化事业”中进一步区分出了公益性的部分,并在公共财政改善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福利化、普惠化。

  简要地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文化管理和文化政策学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看作是对“文化”进行管理分工,以方便政策制定的一种“划界”的努力。这些术语及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同时在特殊的中国语境中,也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其中文化的福利化阶段应该说才刚刚开始。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阶段划分,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地理解文化发展的内涵?如何推动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考察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不难发现,一般而言,文化发展至少包括了四个方面的维度:一是满足基本文化娱乐需求(福利性质的文化发展)的维度;二是文化的实用功能的开发利用(产业性质的文化发展)的维度;三是文化的精致化、专业化的维度(如音乐、美术作品等高艺术要求的原创作品以及历史、哲学、文艺学等专业学术成果,是依赖特殊的技艺、专业的素养才能,尤其是个体的创造性进行的专门化的文化生产);四是文化的价值维度——对生活意义的回答,对终极关怀的抚慰(其中,第四个维度——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可见,文化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促进文化发展,就是要促进包括文化价值观、文化福利、文化产业、专业性的精致文化等各个维度的发展。其中,精致文化、原创性、价值观等精神性内涵,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显然,经济化的文化产业和福利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无法承担这些方面的发展,这也是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文化事业的根本原因。显然,只有全面推动文化这四方面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文化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有鉴于此,未来文化发展的重点,应当是促进文化的原创、专业化、精致化和文化价值观的重建,其中最为困难的是文化价值观的重建。显然,这应当是政府未来文化政策考虑的重点,也是能否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