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张学津委员:学风浮躁 投机取巧培养不出大师
2009-05-20
  “国家大剧院有了,梅兰芳大剧院也有了,但并不能说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张学津委员的发言引起了文艺界委员的强烈共鸣。

  “弘扬传统文化,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建设。”来自北京京剧院的这位著名京剧演员说,“盖一座大楼也许一年就足够了,但要创作一出可以流传后世的剧目,没有5年、10年绝对不行。”

  张学津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京剧等传统戏曲的保护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还大多停留在“硬件”建设的层面,在“软件”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戏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现在许多戏曲学校的教师本身没有实际的舞台演出经验,有些教师甚至前一天晚上对着录像学上一遍,第二天便去教学生。与老一辈艺人相比,许多年轻教师的素养和敬业精神要差许多。

  二是创作力量青黄不接。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各个院团的老演员一到60岁就必须“光荣退休”。而艺术创作不同于行政管理等工作,许多精品佳作是通过长时间沉淀后才创作出来的。《穆桂英挂帅》和《赵氏孤儿》就是梅兰芳和马连良在60岁以后才创作出的经典剧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是学风浮躁。一些青年学生学习戏剧等传统文化并非出于对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名利思想较重,不愿意下苦功夫。投机取巧培养不出大师。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张学津说,“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像对待昆曲那样,等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我们才重视它、珍视它。”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