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松动 风投追捧 文化内容企业再掀上市热潮 |
2009-05-20 |
|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文化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的上市热潮。
在这一波已经或即将到来的文化与资本对接的热潮中,以文化内容生产为主业的公司占据了大多数,其中又以数家民营公司的表现最为抢眼。而掀起这波上市热潮的原因,既有政策松动的背景,也有资本日渐青睐文化内容生产的原因,更根本的还在于这些文化企业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借助资本力量来扩张规模和实力的关键阶段。
文化内容企业上市升温
目前国内A股市场已有多家文化传媒类的上市公司,并已构成文化传媒板块。但仔细审视这一板块,不难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多是以文化产业中的渠道经营为主,例如歌华等有线电视运营商,或者是以有关文化内容的广告业务为主,例如电广传媒等。其中,真正以内容生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则不见踪迹。
“据我的了解,目前A股中以内容生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有中视传媒,主要是影视剧生产,大概占业务量的26%,也不是其最主要的业务。”从事文化传媒板块研究的某证券公司研究员告诉记者。
与之相比,这一波上市热潮中的文化企业则大多是以文化内容的生产制作为主。去年11月20日,国内民营文化娱乐传媒企业光线传媒宣布与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华友世纪(Nasdaq:HRAY)达成合并协议,以换股的方式完成两大公司的合并。而在此前,成立仅两年的民营文化企业橙天娱乐则收购了香港影视娱乐公司嘉禾娱乐(集团)有限公司24.78%的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在这两个消息先后发布之际,国内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华谊兄弟公司也于去年11月宣布将在2008年上市,以IPO的方式进行融资。与此同时,与光线、橙天、华谊并称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民营文化企业的保利博纳也完成了与著名风投资本红杉资本的对接,而红杉资本所具有的知名度也让人对保利博纳未来是否会上市充满了遐想。
不仅仅是民营公司,中国最大的国有控股影视集团中国电影集团也已经启动了上市计划,据称上市报批工作已经完成。而在影视制作行业之外,国内最大的两家动画制作企业:三辰卡通和宏梦动画也已经在红杉资本的推动下完成了互相持股,显示了资本对于行业资源的整合力度。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的松动,传媒企业整体上市的呼声也在逐渐高涨,有媒体报道称,未来将有多家传媒企业采取内容与经营整体上市的模式登陆国内A股市场,比如在去年年底整体上市的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把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合并打包上市的文化企业,而目前国内还有6家同样准备采用整体上市做法的出版社在进行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据记者了解,国内一家从事演艺业内容生产的公司也开始进入上市的前期准备阶段,很有可能于明年登陆国内证券市场。
“如果华谊兄弟能够登陆国内A股市场,肯定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上述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因为这家公司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实,目前的文化传媒类板块受到的市场关注并不多,如果有多家以内容生产为主业的文化企业能够登陆市场,那么无疑将会加强这一板块的实力,从而引起更多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主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如此,据统计,截止到去年的11月底,我国A股市场上的文化传媒板块的市值为1453亿元人民币,仅占总市值的5%不到,这样的比例是很难获得基金经理的青睐的。“但是,以文化内容生产为主业的公司一般短期盈利前景并不好,市场可能还是比较青睐与此相关的广告等比较稳定的盈利模式。”该研究员表示。
谁在推动文化内容企业上市
这一波上市热潮的来临,其背后闪现的不仅有政策松动所带来的利好消息,更有风险投资等资本力量的影响,也不乏国内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自身需求。
“这一行业目前受到政策影响的因素还是比较大。”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与其他经济门类相比,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还比较强势。而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一领域内政策松动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大部分行业门类都已向社会资本开放,很多领域甚至形成了国有与民营共同发展的局面,这就为企业的上市提供了基础性的背景。
在政策松动的同时,国内外风险投资资金对于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日渐青睐正是促发此轮上市热潮的“幕后推手”。“现在进入国内的著名风险投资基金越来越多了,与他们在国外的运作模式不同,他们在国内进行投资时涉及的行业很多,其中有关文化内容生产的行业也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从事风险投资研究多年的陶小姐对记者表示。一般而言,风投资金在选择行业时,会较关注这一行业的长远发展前景,对国内文化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好说明了风投对这一行业的看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际上,风投资金的最大目的在于退出获利,而在所有的退出方式中,上市无疑是获利最为丰厚的一种。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在这一轮上市热潮中的很多公司背后,都有风投资金的影子。据悉,华谊兄弟分别于2004年、2006年和今年共获得4200万美元的境外资金注入,完成了三轮私募。风投资金对于文化内容生产的关注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兴趣,在去年6月举行的上海电影节上,即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风投的目光正在逐渐由渠道向内容模式转移,一些占据了优质制作资源的公司开始赢得青睐。
而对于上述将于明年登陆国内证券市场的那家演艺公司的负责人而言,上市更多的是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身需求,是新兴文化企业资本意识兴起的一种表现。“截至去年10月底,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市值达到了7957亿元,企业IPO平均融资额达到3亿元,而这里面没有一家是文化企业。”该负责人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文化企业与资本市场疏离的现状,“现在是一个好时机,十七大提出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这就需要有一大批文化企业成长起来。”
“不过,文化企业上市也需要政府的扶持,比如我们演艺产业,一般都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缓。”该负责人表示。不仅演艺产业如此,即便如华谊兄弟之类的影视制作公司,也有人对其盈利的稳定能力持怀疑态度,“单靠每年做几个大项目肯定构不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某财经记者分析道,而这是目前大部分文化企业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文化企业的管理团队能否达到证券市场的要求也是一个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总之,目前的文化企业发展已经到了通过作品和内容生产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阶段。”这位负责人对记者总结道。尽管叩开这扇门之后的路也许更加难走,却是国内文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点评 该是内容吃香的时候了
与以往兴起的上市热潮相比,在这一轮的资本运动中,文化内容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显示了文化产业本质上的回归。
过去,人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渠道为王”这句话。不过,对于完全是差异化竞争的文化产业而言,与渠道相比,内容更为重要,也更具有最终价值。这并不是说渠道建设不重要,但只有内容生产能力得到了加强,文化产业才有可能更为强大。而这正是这一轮上市热潮中最为可喜的一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