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2007年体育运
图片1 图为罗格与陈至立共举火炬。 4月26
·年鉴目录——十七大·政党
·年鉴目录——法院·检察·国防外交
·年鉴目录——人口·民族·宗教·劳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人的“年味”在传承中不断变化
2009-05-20
  新华社报道(记者 屠国玺) 祭灶神、请财神、贴门神、迎喜神……,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村的李金莲老人来说,过年总是要有很多的讲究。不管是除夕夜里守岁,对先人们进行祭奠,还是大年初一给长辈们拜年,李金莲老人总要督促儿孙们认真完成。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许多民俗得到了更加的重视。”李金莲老人发现,有了收入增加后的支撑,人们的年过得更加红火了。

  在老人所在的乡村,除夕夜里,从晚上开始到大年初一凌晨,鞭炮声一直断不了。特别是在跨年时分,鞭炮声足足能响上十分钟。许多人家开始放焰火,“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样。”而以前只有在贴门神等几个时刻里能听到零星的炮声。

  让农村最充满“年味”的社火也比以前更加热闹。李金莲老人说:“现在社火队伍的规模足足是以前的十倍,戏服都是全新的,还有出行演出都坐上了汽车、三轮车,不像以前不管几十里山路都是人走着去的。”

  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这些传统的风俗被不断传承,依旧成为中国人“年味”最大的标签;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了人们更多元化的选择,中国人“年味”在传承的同时又在不断的变化。

  今年春节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农民李海英去了深圳女儿家过年,“能走出山村到大城市过年,这是我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海英同往年一样做好各种过节的食品,但今年过年的内容之中又多出了一样,那就是去参观深圳市里她从没见过的景点。

  “不是过年没有味道了,而是人们的生活好了。”李海英说。她小的时候,一听到过年就感觉很开心,掐指头算哪一天过年。“与其说是盼望过年,不如说是盼着过年能吃上些平日里难吃上的食品。”现在这些过年的食物,在超市里随处可见,李海英已经用不着提前半个月准备了。

  李金莲也发现农村的“年味”在发生着变化。过年的讲究比以前少了,许多祭奠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磕头拜年的也少了,以前连哥哥姐姐都要磕头跪拜,现在打个招呼,说声拜年就行了。”

  多样化的生活给了人们过年更多的选择。在兰州一家企业工作的白领尚玮,希望自己的春节不被朋友打扰,好好休息一下。“平日工作压力很大,生活节奏太快,想过几天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她认为,过年就应该休闲一点,乘着放假的空隙,出去好好玩一下,增加精神上的享受,也称为更注重个人生活的新“选择”。

  兰州市民俗专家邓明老师认为,大家口中所说的年味“淡”,那只是指一种曾经热闹的方式,其实凝结在春节里的一种归属感和文化传承并没有变味、变淡,反而是越来越浓烈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春节就是咱们中国人的‘狂欢节’。”邓明对春节这样理解。他提倡,春节期间,文化要有多样性,把传统节日用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来充实,更能让人们度过一个喜庆欢乐和谐的春节。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教授建议,“年味”变浓,就是要恢复中国人的历史文化记忆,让国人了解民族走过的路程和文化传统的基础。

  柯杨认为,因为文化的力量,春节有可能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让“年味”更浓,会吸引更多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参与进来。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