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相声状况堪忧:格调低俗黔驴技穷 真的会消亡?——中图社
2009-07-09

  作品卖火了 相声却没火

  ——京城相声拍卖“第一槌”带来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相声剧本拍卖日前在京城落下了历史性的“第一槌”,参拍的16件作品最终拍出100.7万元,均价高达6.3万元。其中,天津相声作家王鸣禄成为当天的最大赢家,两个段子分别卖出了20万元的“天价”。然而,这场热火朝天的拍卖会能否像主办者所期望的那样,就此扭转相声的低迷现状,现在下结论显然还为时过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场面火爆 问题多多

tujian.org

  大师逐渐远去,相声后继无人,在相声状况堪忧的今天,相声作品拍卖的火爆场面让不少业界人士欣喜,这次竞拍不仅极大地保护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更是敲开了相声产业化的大门,可谓在危难时刻为相声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认为,本次拍卖会让创作者找回创作积极性,让买家拥有独家表演权,是一件好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格调低俗 黔驴技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相声的低迷会就此改变吗?3年前,郭德纲的横空出世曾经让不少人依稀看到了相声振兴的希望,不过,很快人们便发现,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不但摘掉了头衔里的“非”字,原本20元的门票已涨到4位数,创相声“天价”,“草根”两个字早已经八竿子打不着。郭德刚火了,可相声并没火。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央视相声大赛也一直在扮演着相声推手的角色,可观众听到的依然是缺乏新意的段子。只看见台上的演员在耍嘴皮子,似乎不拿人家媳妇开玩笑、不拿自己的缺陷开涮就张不开嘴,要么就是学狗叫,学娘娘腔,观众看到的只是黔驴技穷。不少人在网上问:相声真的会随着大师的离去而消亡吗?“现在相声面临的不是大俗与大雅的问题,而是雅赏俗不赏、俗赏雅不赏的问题。讲求俗,但绝不是低俗、庸俗、媚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趋于浅薄 锋芒不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声原本应该更多地发挥其嘻笑怒骂的功能,展现其讽刺锋芒,但现在充斥在电视上的相声越来越多的是表扬式、歌颂式的节目。相声背离了本身的传统和规律,背离活生生的生活,失去了相声的尊严,仅仅以一种轻薄的姿态取悦于人,自然令老百姓不满。针对讽刺类作品绝迹、好相声越来越少的疑问,姜昆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年轻相声演员掌握的是相声的皮毛,而没有掌握传统曲艺的灵魂。相声大师马三立、侯宝林、马季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使这门艺术不但充满了平民情怀,也承载着针砭时弊的社会责任。而如今,在一些相声演员眼里,相声不过是个可以迅速成名的跳板,早已不再是什么需要为之付出的事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素质堪忧 反思自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些年,在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下,在二人转和小品夹击中,传统相声艺术正在逐渐走向边缘化,许多相声演员纷纷改行演起了小品,或干脆成了影视明星或主持人,当官的当官,经商的经商,“硕果仅存”的几个相声段子,也变成了小品、音乐等的“杂交产品”。此外,江湖门派之争也束缚了相声发展。相声是靠口耳相传传承下来的,内耗不仅使相声本身丧失了元气,也因门派对立,使相声的继承者无法博采众长,使很多经验技巧失传。为什么老百姓离相声越来越远?马季先生说过一句话:“我太爱这门艺术(相声)了,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在相声演员普遍素质不高的今天,相声界真的该反思一下自身的弊端了。

tujian.org

  特约记者 闻心(本报北京今日电)

     相关链接
    ·蒋介石译成“常凯申” 出版社停止发行并道
    ·文化,在经济下行中更觉暖意
    ·旅日书画家王德水在京办书画展
    ·演出经纪人:混事的不少,合格的不多
    ·建立更精确的艺术品价格指数
    ·文化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进一步净化网吧市
    ·故宫午门展示波兰宫廷文物精品
    ·天津市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
    ·面对市场,艺术批评如何发声?
    ·鼓浪屿摄影展:让“肖像成为艺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