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巩汉林:从书中学到小品的谋篇布局——中图社
2009-07-09

  巩汉林:著名喜剧演员,从艺20多年。创作表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小品,如《打工奇遇》、《如此包装》、《装修》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巩汉林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与赵丽蓉演出的小品,但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巩汉林是学相声出身的,并且是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的弟子。作为相声演员,他认为从演出现场“碰”出来的包袱更好,更能打动人。因此他提倡“即兴创作”,而这种创作源于演员私底下的积淀——阅读。 tujian.org

  “像我们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博学是必须的。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不断地从书中获得给养,才能丰富我们塑造的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每天都忙忙碌碌,巩汉林想特意留出大段时间给阅读已经是相当奢侈和困难,但他却深爱读书。他利用自己从青年时培养出来的阅读判断力,选择出好书,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如今阅读时间减少,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消遣式的阅读了,没办法细致地感受文学作品。但是无论怎样,我都会去读书。书用它的无私给予我塑造角色的灵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年时代的巩汉林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曾千辛万苦找到在当时算做禁书的《上海的早晨》、《家》、《春》、《秋》等,爱不释手。正是长期的阅读、深刻的揣摩书中人物心理,享受书中语言的吸引力,才有了他现在的积淀。作为演员,巩汉林通常要饰演许多形象,如医生、个体老板等,不可能都亲身体验一遍后再去演绎。于是,相关图书便成为高度浓缩的生活体验,如老师般言传身教。他从大量阅读中积累了许多塑造人物的心得,品味出巧妙的语言应用策略,学到精湛的谋篇布局手法。这些都应用到他的相声小品的创作和表演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今天,巩汉林还在重读《家》、《春》、《秋》。一遍遍细读后的沉思,与工作生活中得到的经验融合,使其内心深入到情境之中,而后获得思想上的超越,在这个世界中找到正确的支点来摆放自己。他认为,巴金的这套小说展现了众生相,可以让读者发现哪个小说人物正好是自己对应的形象,如照镜子一般获得自我认知。巴金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如梅、觉新、觉民、觉慧等都深入人心,但最能打动巩汉林的是老三觉慧。

tujian.org

  在巩汉林看来,人在青年时代不可能都是足够清醒和理智的,老三的叛逆是他作为青年人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所有青年人身上都具有的,也是所有青年人在处于特定时期的局限性。正是由于这种不能认清世界的局限性,才构成了社会的多元化,而巩汉林从巴金小说中得到的是因此而构成的戏剧冲突,是更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巩汉林认为,巴金的小说不仅展现了芸芸众生,而且具有一种思想前瞻性:“书中的人物代替我去做我在生活中不敢去做的事。”他从第一次阅读这套书时,便有这种感悟和发现,此后若干次重读也没有减弱对这套书的钟爱,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丰富了自己的想象空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阅读文学经典,巩汉林也不断地关注着新近出版的图书。面对当下出版物繁杂的情况,巩汉林认为,阅读本身需要大力提倡,阅读的选择也应该是自由的,但面对书籍的判断力是要经过大量阅读后才能形成的,这种能力需要读书人自己去历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蒋介石译成“常凯申” 出版社停止发行并道
    ·文化,在经济下行中更觉暖意
    ·旅日书画家王德水在京办书画展
    ·演出经纪人:混事的不少,合格的不多
    ·建立更精确的艺术品价格指数
    ·文化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进一步净化网吧市
    ·故宫午门展示波兰宫廷文物精品
    ·天津市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
    ·面对市场,艺术批评如何发声?
    ·鼓浪屿摄影展:让“肖像成为艺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