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冶金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00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工作研讨会召开
2009-07-30
7月16日,200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工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全国有色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80多个单位1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仁春等领导到会并分别作了报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钮因健主持会议。
何仁春首先为大会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成绩。此次会议在有色协会的精心组织下,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和交流以科技创新促发展。在有色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借着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及振兴规划颁布和实施的春风,有色工业的明天会更好。
康义在讲话中首先通报了两个情况,第一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对有色金属行业给予了很大支持。他说,自从2008年9月以来,有色金属行业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但是党中央措施得力,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对有色行业是多年来给予的极大支持之一。第二是上半年有色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康义说,上半年有色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是起稳回升,环比有所增加,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总体上实现了扭亏为盈,但是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整体形势有喜有忧,但总体上正处在回暖回升态势,特别是多数铝企业开始盈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康义还介绍了7月14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视频会议,颁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情况。据介绍,这次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这个大的战略性目标,以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提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利的支撑。这是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是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其中有两大步骤:大步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步骤降低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他从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第二是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突出资源整合服务功能,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创新机制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组织协调明确权益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等,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第三是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第四是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高校、科研院所这些科技资源要向企业集中、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设施、自然科学资源包括科技文献等要向企业开放,特别是向大企业开放,推动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第五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第六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康义强调,有色协会将会加强有色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单位的协调联系,促进各单位加强协作,同时希望各单位为共同推进有色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战略联盟作用多做些具体工作。
当天会议还由国家科技奖励办处长姚昆仑作了《当前我国科技成果管理和奖励工作》的报告,有色协会副秘书长、科技部主任张洪国介绍了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展及有关工作建议。有色行业的一些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进行了大会交流,同时还对行业一些科技成果进行了推介展示。
     相关链接
    ·中钢协罗冰生:应彻底取消铁矿石现货贸易
    ·东北特钢大连基地台车项目全面启动
    ·中冶东方与燕钢签订连铸机总承包合同
    ·宝钢股份1季度净利下滑97.7%
    ·莱钢“双高”产品销售比重达44%
    ·本钢管线钢技术创新又添新成果
    ·攀成钢钒钛矿配比持续走高
    ·马钢迈入生产高端汽车面板时代
    ·湛江钢铁项目首批用地将交付宝钢
    ·马国强担任宝钢股份总经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