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
2009-07-30 |
|
近几年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政策支持,加之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地质找矿工作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一个新的热潮,使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给地勘单位和广大地质工作者以极大鼓舞。然而,目前地勘行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矿产勘查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勘查开发市场投入趋缓,社会投资信心不足,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地质勘查市场萎缩,初级矿产品价格持续波动,地勘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困难更加明显。国土资源部适时在全国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势必对我们地勘单位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找准改革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等大有裨益。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积极响应中央要求,积极投身于这场大讨论活动中去,结合该局实际,对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强地质找矿人才队伍建设。从建立健全地质人才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入手,加大引进、加强培养;抓住矿业经济暂时的不景气的时机,广泛、多渠道、多层次地引进地质找矿人才,同时优化用人机制,使好的找矿人才留得住、用的好;以地质勘查项目为依托,在实践中大力培养地质科技人才。对于人才培养,该局韦星林副局长提出了“1231”的培训计划:“1”是坚持一对一的老带新的培养方式,使老同志的实践经验在新同志的成长中发挥更好的作用;“2”是各基层地勘单位每年组织2次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项目之间的空闲时间或不适合野外工作的季节,使技术人员能带着问题学,培训可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3”是要求每个地质找矿技术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参与一篇地质设计、编写一个报告、发表一篇论文;最后一个“1”是指通过努力构建一支拥有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的能打硬仗、能适应市场的团队。该计划已经在该局广泛推开,并逐渐显现成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地勘单位又好又快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加长地勘产业链,提升地勘单位经济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支持就是使地勘单位能获得探矿权及转让收入和享有探矿权出让中的合理收入,并支持地勘单位勘查-开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开发,加长地勘产业链;在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做大做强产业,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对地勘单位做了工作并查明一定资源量的探矿权,地勘单位申请转让的,应该缩短审批周期,使其尽快得以流转,这样不但有利于勘探投入资金的良性循环,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也有利于地勘单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新的区域的勘查,促进地质找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社会勘查投入趋缓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投入,保持地质找矿投入的持续稳步增长,为国家拉动内需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持。 四是完善地质资料的汇交和共享利用机制,减少重复地质工作和资料的浪费,及时公开公益性地质资料,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成果资料对地质找矿的促进作用。 五是地勘单位应与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增强沟通联系,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主动帮助地勘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地勘单位的改革,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共同努力。 六是地质科技工作应更多地贴近第一线,贴近野外实际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来自实践的科学,不深入现场搞理论研究是没有成效的,所以地质科技工作应该更多地向第一线、向野外实际工作靠拢,地质科研人员应该到野外去认识和总结地质规律,而不是在家里提假设、编模式。另外,一部分科研任务可以交给地勘单位完成,不仅可以使地质科研更能从野外实践中汲取营养,也可以锻炼一批基层地质科研人员,使地勘单位的科技人员不仅仅只会编设计、作编录、写报告,而是在地质认识、地质规律总结等方面得到提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