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官员称当前仍需加强流动性管理--中图网 |
2011-03-26 |
|
●目前存准金对冲流动性[LiuDongXing]作用超公开市场[ShiChang]操作
●未来将增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调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日前撰文指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仍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LiuDongXing]过剩的问题,中央银行仍需加强流动性[LiuDongXing]管理,把好流动性[LiuDongXing]总闸门。从过去的经验看,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LiuDongXing]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ShiChang]操作。
张晓慧表示,自2003年9月至201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2次,其中上调28次,下调4次,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9.5%。应该说,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LiuDongXing]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ShiChang]操作。
张晓慧称,由于结构调整有一个过程,未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市场[ShiChang]自身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应该是大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市场[ShiChang]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利率、汇率等改革将继续推进,中国货币政策也将更有条件逐步增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的作用,从偏重数量型调控向更多运用价格型调控转变。
张晓慧介绍,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LiuDongXing]过剩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央行把存款准备金率发展为常规的、与公开市场[ShiChang]操作相互搭配的流动性[LiuDongXing]管理工具。搭配使用这两种对冲工具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对冲规模不断扩大,公开市场[ShiChang]操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商业银行购买意愿、流动性[LiuDongXing]冻结深度等因素的制约;而存款准备金工具具有主动性较强的特点,收缩流动性[LiuDongXing]比较及时、快捷,能够长期、“深度”冻结流动性[LiuDongXing],更适合应对中长期和严重的流动性[LiuDongXing]过剩局面。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锁定部分基础货币并降低货币乘数,进而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能力,对于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着更大的效力。
她同时肯定了央票对流动性[LiuDongXing]回收的作用。她指出,在流动性[LiuDongXing]持续较多的情况下,央行票据这一操作工具的推出也为货币调控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对促进中国货币市场[ShiChang]、债券市场[ShiChang]发展以及利率市场[ShiChang]化改革也起到重要作用。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 苗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