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疗卫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肌肉变形障碍患者男性居多 专家:影响人际交往--中图网
2011-03-28

  日前,读者程小姐给记者打来电话,觉得她的男朋友有些“不对头”:明明已经是个健壮的“肌肉[JiRou]男”,可是他却觉得自己[ZiJi]的肌肉[JiRou]并不发达,因此几乎天天去健身[JianShen]房努力健身[JianShen],以求更强壮。

  这是不是有些问题?记者就此请教了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他告诉记者,如同部分女性会过分在意自己[ZiJi]身材是否苗条,近年在一些大城市的男性青年中,也出现一个新现象:他们很在意自己[ZiJi]是否强壮,而且尽管别人都觉得他们已经很阳刚了,他们却仍觉得自己[ZiJi]不够强壮,于是过度锻炼,以追求肌肉[JiRou]发达、孔武有力。“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肌肉[JiRou]变形障碍’,这种新现象值得关注与提醒。”

  案例

  过度健身[JianShen]的肌肉[JiRou]男

  26岁的男友身材健硕,看上去已经够有男性气概,可依旧是个健身[JianShen]狂,程小姐对此很不解。3年前认识的时候,男友就很喜欢健身[JianShen],每周雷打不动要去4次健身[JianShen]房,那时他的身材就称得上强健,现在更是肌肉[JiRou]发达,而且增加到每周6次健身[JianShen],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统统练习,尤其爱举重。

  让程小姐生气的是,在男友眼里,健身[JianShen]比一切都重要,要是有一天不去健身[JianShen]房,整个人就坐立难安,有时甚至不惜上班迟到早退,惹得公司领导颇为不满。现在由于每周要健身[JianShen]6次,陪女友看电影逛街的次数就减少了不少,在程小姐的强烈要求下,男友勉强同意陪她逛街,可是竟然中途溜号,不用说,又去健身[JianShen]了。三番四次下来,让程小姐非常恼火,终于情绪大爆发,和男友大吵一架,发出最后通牒“再这样就分手”。

  程小姐感到非常奇怪,明明男友已经够强壮了,他却对自己[ZiJi]浑身的肌肉[JiRou]视而不见,总觉得自己[ZiJi]并不强壮,每天都在想如何让自己[ZiJi]更强壮,天天称体重,而且每经过一面镜子,一定会不由自主地端详镜中的自己[ZiJi]。这样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分析

  他们健身[JianShen]是为了“强肌”

  胡赤怡告诉记者,如同有些女性过度在意自己[ZiJi]的头发、鼻子等某一部分的容貌不够美,有些男性非常在意自己[ZiJi]的肌肉[JiRou]是否足够的强壮,当这种关注达到病态的程度,就是患了“肌肉[JiRou]变形障碍”,程小姐的男友应是典型的此类患者。

  有“肌肉[JiRou]变形障碍”的人多为男性,他们往往非常热衷于健身[JianShen],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健身[JianShen]的目的与一般人去锻炼身体的目的是不同的。胡赤怡认为,现在喜欢健身[JianShen]的人很多,但一般人健身[JianShen]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获得“健康的体魄”;而有“肌肉[JiRou]变形障碍”的人,锻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健体,而是为了让自己[ZiJi]更加“肌肉[JiRou]强壮”。

  某种程度上,“肌肉[JiRou]变形障碍”如同“神经性厌食症”的翻版。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大多为女性,对于她们来说,即便已经骨瘦如柴,却仍然觉得自己[ZiJi]很胖,而且胖得不能接受。而“肌肉[JiRou]变形障碍”的患者以男性居多,通常在他人眼中已经足够阳刚之气了,但面对镜子时,他却总是觉得自己[ZiJi]的肌肉[JiRou]仍然不够强壮。

  为了让自己[ZiJi]变得更加强壮,他们通常会过度健身[JianShen],尤其是过度举重,一次次用尽全力把加载重量的杠铃或哑铃高高举起,而且不愿停下。就像程小姐的男友一样,如果哪天不健身[JianShen]他们就浑身不舒服,如果一周不健身[JianShen],他们就会非常煎熬。为了求得更加发达的肌肉[JiRou]效果,少数人甚至偷偷服用类固醇激素。

  探源

  社会文化影响下的“蛋”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肌肉[JiRou]变形障碍”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陌生的名词。而在西方,它却有着悠久的“病史”。胡赤怡告诉记者,西方文化推崇的男性形象多是强壮的、力大无比的、肌肉[JiRou]强健的,这在西方的雕塑、神话、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肌肉[JiRou]变形障碍”作为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在西方常见。

  “肌肉[JiRou]变形障碍”在中国还是个新现象,记者询问深圳和北京的几位心理医生,他们说,只在近年接触过极少几例这类病人。为何近年它开始在一些大城市出现?胡赤怡认为,这与社会文化的变化有关。众所周知,东方文化推崇的男性形象重在追求性格的完善、智慧的圆融,而不是鼓鼓的二头肌。而现在,社会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也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开始强调“伟岸”、“强壮”这方面的元素,在一些当红的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中,男嘉宾甚至还会当场脱下上衣,炫耀身上的肌肉[JiRou],引起现场一片惊呼。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身体的强壮感,希望成为肌肉[JiRou]男,并羞于自己[ZiJi]“不够强壮”,其中达到病态追求程度的,就有了“肌肉[JiRou]变形障碍”这种心理病。

  危害

  影响人际交往与社会功能

  虽然“肌肉[JiRou]变形障碍”在国内还不多见,但作为新现象,值得关注。胡赤怡认为,追求强壮的体格是没错的,但一定要适可而止,如果止不住、变成病态,就是一个问题。

  首先,它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功能。“肌肉[JiRou]变形障碍”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像程小姐的男友,他把健身[JianShen]看得无比重要,陪女友逛街购物这些生活内容统统让路,乃至两人吵架、甚至要分手,这就是过度健身[JianShen]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家庭生活。而宁愿上班迟到、早退也坚持健身[JianShen],这就影响到社会功能。因此,如果发觉有过度健身[JianShen]、过分追求肌肉[JiRou]感的倾向,就要怀疑是否患有“肌肉[JiRou]变形障碍”,并向精神科医生求助。

  其次,有少数人专门去吃类固醇激素来增大并维持肌肉[JiRou],胡赤怡指出,这样做危害更大,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副作用包括容易成瘾;损伤心血管系统,如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损伤猝死;损害肝肾系统;情绪暴躁易怒;身体虚弱;导致前列腺癌等。

  相关链接

  “肌肉[JiRou]变形障碍”特点

  “肌肉[JiRou]变形障碍”是“躯体变形障碍”的一种形式,患者以年轻、单身的男性为主。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告诉记者,心理学家们很早就关注到“躯体变形障碍”,它是指一个人(通常是女性)外貌没有缺陷、或者只有小小的缺陷,却不能接受自己[ZiJi]的外貌,于是频繁地整容整形。相比之下,“肌肉[JiRou]变形障碍”虽然“病史”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很久,但引起专业上的关注,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它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精神医学教授鲍普于1997年最早提出,去年鲍普教授还专门向胡赤怡等中国同行请教该病在中国的情况,当时胡赤怡只看过少数几例这样的病人。

  胡赤怡介绍,“肌肉[JiRou]变形障碍”患者有一些明显特点:

  1、总是认为自己[ZiJi]不够强壮,每天都在想如何变得强壮,即便别人都认为他的肌肉[JiRou]已经足够发达;

  2、在健身[JianShen]房过度锻炼,尤其是过度举重,一天不健身[JianShen]就情绪低落;

  3、经常称重,与健身[JianShen]房里的其他人比较肌肉[JiRou];

  4、控制不住地经常照镜子,查看镜子中的自己[ZiJi],总觉得自己[ZiJi]肌肉[JiRou]不足;

  5、不能容忍自己[ZiJi]在社会上的形象是如此“瘦弱”,因此爱穿宽大的长袖衣服。但也有些人会反其道而行之,经常炫耀自己[ZiJi]强壮的肌肉[JiRou],但他们仍然想要更强壮;

  6、严格按照健身[JianShen]套餐吃东西,饮食注重高蛋白低脂肪,如果更改了饮食内容就会发怒;

  7、少数人滥用类固醇激素。(刘一平)

     相关链接
    ·福建新农合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至不低于7万-
    ·美国关爱基金会在福建宁德开展“关爱行动”
    ·工商部门规定8月1日起未获许可不得经营乳制
    ·福建出台多项新举措推进“新农合”--中国图
    ·浙江逾百村民血铅超标调查:“重点监管”成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孩童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
    ·全国卫生月:山西重点改善农村如厕条件--中
    ·年轻学子患绝症 每天近5000元医疗费难承受-
    ·孝顺女儿得骨瘤忍着腿疼 只因不忍告诉辛劳
    ·幼女夜里眼放亮光吓坏年轻爸妈--中国图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