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安全食品供应体系
看来,无论是“自供”,还是“有机”,都不具备大范围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前者太“累”,后者太“贵”。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保卫餐桌的人以及由绝大多数无认证农产品构成的市场来说,加强监管仍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唯一希望,更何况在农产品市场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仅由从业者良心做最后支撑的食品加工行业,不加强监管行吗?!但是,通过百姓视野寻找安全食品的经历仍然能够给我们提供诸多启示:承认百姓努力和市场安全食品资源存在的合理性,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办法,多方着力让这些百姓信心尚存的安全食品供应链尽快成熟、壮大起来,最终打造一个全社会充分信任、普遍适用的安全食品供应体系。这应该也是加强监管之外的必要选择,因为对于食品安全来说,“救心”和“救市”同等重要。
降低交易成本,让各种“对接”之路更加顺畅
百姓走向“自供”多少有些无奈成分,但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来说,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却是一个值得肯定、甚至大有前途的思路。实际上,不仅是百姓,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已经行动起来,寻求和安全食品供应者的对接。
“农校对接”等“组织化自供”行动正在成为新趋势。今年3月25日,在政府主导下,北京365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同北大荒集团结为战略联盟,全面向北京市高校特供北大荒品牌绿色安全粮油制品;5月10日,陕西省78所高校后勤部门的代表与陕西华县农业局签署了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协议。
此外,农户和市民团购组织直接交易、农村直供菜站进社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超市对接的“农超对接”,也在积极探索和发展之中。业内人士认为,农超对接是国际主流食品供应模式,不但能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而且保障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农民、消费者、超市、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但是,上述对接模式存在交易不规范、监管缺位等隐患,更大的障碍来自物流技术落后和成本过高。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崇光教授说:“我曾在100多家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查,他们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物流。合作社想把产品送到超市,但物流配送跟不上。”他说,由于中国的物流成本过高,大型超市不愿意自己搞物流业务,它们都要求合作社或者供应商自行运输,而后者往往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于是制约了产品进超市。
李崇光建议,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在道路运输、仓储等系统建设上给予补贴。广西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杨亚非认为,农业是弱势产业,风险很大,近年来国家公共财政不断补贴农业生产,建议今后应向农业物流加大补贴力度,降低农户和消费者对接的交易成本。政府工商部门等也应加强对各种对接形式的监管规范和政策服务,降低交易风险,努力将各种对接形式纳入稳定的安全食品供应体系。
加大扶持力度,让“三品一标”尽快进入寻常百姓家
尽管“三品一标”中的有机食品争议较大,但无公害食品应成为百姓餐桌的主角却是各界共识,也是政府“十二五”期间努力的方向。据介绍,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成本只比普通蔬菜增加10%左右,加上认证费用低、有效期长,市场价格相对较低。从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看,我国所有的农产品都应该达到无公害标准。
然而,记者在江西采访了解到,在产业发展上,无公害食品等“三品一标”的推动发展需要破解一些难题。江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邱水平说:一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政策措施不健全。受地方财力的限制,江西只有部分县市制定了绿色食品申报奖励办法。而在省级层面,仅仅是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缺乏绿色食品工作经费的支持;二是绿色食品企业生产规模小、投融资困难;三是绿色有机食品营销方式简单,市场开拓不足。
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应将政策性农业投入和补贴资金向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倾斜,尤其对于无公害农产品,应从技术、融资、合作组织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扶持,将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向无公害生产引导。对于有机食品等高端安全食品,政府也应给予一定扶持,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安全食品需求,多层次打造安全食品供应体系。
提高监管效率,让“可追溯”成为安全食品第一规则
在当前的监管整治行动中,加强源头监管和认证、信用体系建设,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成为关键所在。尤其对于小作坊、个体商户和农户等传统上难以监管的市场主体,应该尽快建立食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这应该成为今后政府打造安全食品供应体系的重中之重。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机联系起来,才可能建立完整的可追溯食品安全体系。应该从生产者开始建立食品生产档案,采用先进的食品追溯技术、识别技术对食品的供应链进行必要的全程跟踪、追溯,包括选用种子、施用化肥、农药等等。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容易快速找到症结,这也是对食品安全生产和加工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商务部正在建设“肉菜追溯体系”,今年的试点城市已达到20个,希望实现对蔬菜和猪肉的正向可追踪、逆向可追溯,倒逼生产环节加强质量监管。
对于分散生产的亿万农民来说,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前提是将他们联合起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赵清淮建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才能确保对农产品源头的有效监管,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让其代替农民承担市场主体责任,以利于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
专家指出,建立安全食品供应体系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除了政府和企业、生产者的责任外,消费者也要端正心态,同时应具备科学的食品消费常识。专家认为,消费误区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比如,很多消费者都希望馒头越白越好,黄瓜越鲜越好,猪肉越瘦越好。一些企业和商贩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利用各种非法添加剂主动迎合这种扭曲的市场需求,结果造成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应将营养和膳食教育纳入中学课程中,让人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习惯。(记者 李美娟 张莺 管建涛 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