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University)维纳-措恩(WernerZorn)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我国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62.第一支人用禽流感疫苗
一项有远见的立项,在禽流感造访人类之时,让我国的疫苗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尽管禽流感还没有在人群中暴发大流行,但倘若这一天真的来临,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将利剑出鞘。
这不是美国大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多内容详见《共和国之最图鉴》
2007年11月27日下午3时,家住南京市城区24岁的小伙子小陆因禽流感抢救无效死亡。更让人痛心的是,他的父亲也出现了禽流感症状。痛失爱子的老陆对熟悉的医生哽咽着说:“我是得了和我儿子一样的病吗?如果是,就不要治了……”
虽然治疗及时,但老陆的呼吸系统症状持续恶化,专家们认为很有可能无药可救。
这个时候,长期关注禽流感疫情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尹卫东拨通了身在南京前线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宇主任电话,提出了他的建议:人用禽流感疫苗I期临床研究志愿者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他们的血浆应该对病人有效。这建议迅速被采纳。2007年12月7日凌晨1时,200毫升血浆输入病人体内,4时又输入200毫升。当天病人开始退烧,7天后,病情逐步稳定。2007年12月25日,连续6次试验室检测结果阴性的老陆痊愈出院。
63.第一台盲用计算机
2004年3月3日,哈尔滨盲聋哑学校教师侯庆友开发的、专门为盲人和弱视人群使用的国内第一款盲用计算机———同创蓝天盲用计算机问世,它使得盲人能够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上网学习、工作和娱乐。
盲人在智力上与明眼人无任何差别,只是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上无法相比,因而在行动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也很难获得正常的工作机会。通过对盲用键盘和专用软件的操作,盲人朋友通过2天左右时间的学习,就可以完成打字、上网、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等计算机操作。盲用电脑的出现使得盲人读书看报、通过网络了解外部世界成为可能,更为盲人提供了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机会。
64.第一次数字考古
2004年6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在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调查、钻探及有计划的抢救发掘工作中,以创建“数字考古”体系的新理念为指导,首次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综合应用于大遗址考古的全过程,在航空遥感资料的基础上确定遗址位置,采用了高精度的GPS、电子全站仪等先进设备,做到准确定位,使点、线、面有机结合,准确测量遗址地表信息数据,建立“周公庙遗址田野考古调查数据库”,从而保证考古调查、钻探、发掘资料的统一性。
65.第一套医学图像三维处理系统
2004年,西安一家高科技企业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医学图像三维处理系统。该系统的成功问世,大大降低了医生诊断的难度。
这套处理系统能将CT、超声波等传统的二维成像设备上产生的图像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可以再现人体各部位、器官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组织,同时具有虚拟内窥镜、虚拟手术刀、容积重建等多项功能。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用虚拟手术刀将电脑屏幕上病人的三维头像切开,颅骨内的血管及肿瘤清晰可见。转动这个图像,就能够从各个角度观察肿瘤的形状及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