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100个“科技新第一”见证改革开放30年(12)
2009-04-01
56.第一台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古代传说中有“火眼金睛”的神仙,能掐会算的“神算子”。将深埋在地下的石油“捕获”,其展现的不正是“火眼金睛”的功力?超长时间的气象精确预报,又岂是一般“神算子”可比?这正是高性能计算机的威力……
 
57.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卫星顺利进入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仪器工作正常。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不久,我国的气象卫星地面站就收到了卫星发送的气象信息。
 

更多内容详见《共和国之最图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颗命名为“风云一号”的气象卫星,是我国首次发射的与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卫星。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观测到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并且每天飞经地球上任何一点上空的地方时不变。
 
“风云一号”卫星装有两台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共有五个探测通道,可探测白天和夜间的云图、地表图像、海洋水色图像、水体边界、海洋面温度、冰雪覆盖及植被生长。卫星主要任务是获取全球的气象信息,并向全世界气象卫星地面站发送气象资料。此外,这颗卫星还具有探测空中粒子成分的功能,为空间物理研究提供资料。
 
“风云一号”卫星正式投入试用后,对于提高我国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58.第一次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
 
1988年9月14日至27日,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核潜艇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
 
发射时,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海面“哗”地涌起一座浪山,一枚乳白色火箭从海底深处冲天而起,尾部喷射出桔红色的火焰,呼啸着昂首插入蓝天。火箭出水时激起的水柱,一直拖到几十米高处,才“哗哗”散落海面。火箭经过正常飞行,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整个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潜艇通常分为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两大类型。其中,核潜艇由于其技术复杂、攻击力、航速和隐蔽性优越而威慑力更大,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1958年,中央军委批准研制核潜艇。随后,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数千个科研生产单位的无数研究者,历尽十余年的艰辛,于1974年8月,首艘攻击型核潜艇的交付使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此后,中国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
 
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尖端技术又跃到一个新水平,使我国继苏、美、法、英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
 
59.第一个移动电话局
 
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700个。
 
1987年,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办移动电话业务的地区。
 
广东一直是华南地区的通信枢纽。广东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邮驿,唐朝时又开辟了大庚岭新驿路,成为全国6条主要驿路之一。
 
清光绪九年,广东第一个电报局在广州设立,无线通信始于清末,1929年在广州、汕头等地设立无线电台。1925年在广州开通省内第一间磁石式电话局。1928年,广州开通7000门旋转式自动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邮电业发展迅速。仅1979—1994年的15年中,共投入建设资金288亿元,全省邮电局发展到了3087处,比1978年增长577处。建成了广州国际地球卫星站及京汉、南海、粤琼、粤桂、粤港澳光缆等一批骨干通信网络。
 
广东省第一个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为全国其他省市移动电话业务的开展,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和全国移动通信发展的速度一样,广东开办移动电话业务12年,业务量已经大幅度增加了,手机已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从1987年广东省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办移动电话业务的地区之后,中国移动电话业务得到极大发展。
 
60..第一张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整版输出的中文日报
 
这个“最后通牒”尾随而至的第一,却在短短的时间内爆发出令人眩目的力量,迅速带动我国出版印刷业开始了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黑乎乎的铅字架、沉甸甸的铅版、钻进指甲缝的油墨以及熟手排版工一天只能捡几千字的低效,一旦漏字、变字号就要调整整版的尴尬……然而,随着这个第一的诞生,这一切已经成为纪录片中似曾相识的影像。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一。
     相关链接
    ·逝世人物:侯耀文
    ·逝世人物:薄一波
    ·逝世人物:黄 菊
    ·中国的减灾行动(2009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年(2009年)
    ·2008年中国的国防(2009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年)
    ·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08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2008年)
    ·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2008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