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改革开放30年大事回顾
2009-04-27
1978

1978年12月13日,74岁的邓小平在这里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79

这一天,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邓小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再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期的序言说: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1980

1980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继起。这一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遍了大江南北,中国社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迎来了20世纪80年代的春天。

198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合众国际社报道说,《决议》表明,中国最高领导人终于对过去取得了一致的看法,现在可以把注意力转向未来了。

198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3

这年的1月,邓小平明确提出,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人们展现出一幅无限美好的宏图。新华社的报道说,1983年将作为充满生机的改革之年载入中国历史。

1984

3月25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时,归纳了到世纪末的发展目标。他满怀信心地说,从提出翻两番目标到现在,5年过去了,看来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5

9月23日,邓小平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对形势与改革问题作了分析。他说:“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机会,坚定不移,大胆探索,同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改革搞好。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

1986

从4月份开始,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组织了三轮论证,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思维科学家提出建议的时间是1986年3月,这个计划因此被称为“八六三计划”。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7

2月6日,讨论十三大筹备工作时,邓小平还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认识。他说:不要再讲以计划经济为主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他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8

“到海南去,干一番事业!”比“特区还特”的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点燃了无数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沉寂多年的琼州海峡舟楫繁忙,人潮涌动。
这一年,“十万人才下海南”,成为中国人才流动大潮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1989

谈到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复杂情况,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1990

这年11月,江泽民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上讲话,对浦东开发开放的作用作了阐述:“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今年又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将充分发挥上海和长江沿岸腹地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优势,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1991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1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李鹏总理宣布:“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可以如期结束。”

1992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迅即吹遍神州大地,驱散了思想的迷雾,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人们纷纷赞誉它是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1993

这一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新年献词中这样说道:“1993年,将按照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好地加快改革开放,并从严控制经济总量,加强宏观调控,积极推动经济朝着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方向较快发展。”这段文字准确地概括了这一年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面临的现状和紧迫任务。

1994

1994年,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配套改革方案紧锣密鼓、齐头并进的实施之年。从这一年的年初开始,外汇、外贸、金融、财税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同时实施。

1995

1995年,一本叫做《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书在全国发行,一时间,干部学习科学技术形成了热潮。就在这本书在全国发行的同时,一个重大决策也酝酿成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随后,26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1996

由此,依法治国,一个新的概念,一项重大的治国方略,在中央领导和专家的学习交流中被提了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7

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1997年,将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就我国未来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战略部署,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迈出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这是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

1998

1998年,一个个扩大内需的措施先后推出:
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从这一年起,中国人告别了实行近50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开始向住房分配货币化过渡,单位分房一事,以后的人们只能在影视作品中见到了。

1999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举全党、全国之力,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00

2000年是中国的小康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之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是小康之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

2001

水到渠成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喜来登饭店的萨勒瓦会议大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的一声槌响,《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最终获得了通过,长达15年的中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2

2002年11月8日,走过81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宣告了她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2003

2003年春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是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检验。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

tujian.org



2004

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要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遏制某些行业中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

2005

新年伊始,两岸之间的微妙互动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历经几番波折,两岸民航业者终于达成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的共识。1月29日,台商春节包机正式启航。56年来,海峡两岸民航飞机首次实现了对飞。包机的成功,为长期陷入僵局的两岸关系提供了解冻的契机。

2006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7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2008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8月8日至24日、9月6日至17日,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北京残奥会相继在北京举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新的精神风采。
     相关链接
    ·逝世人物:侯耀文
    ·逝世人物:薄一波
    ·逝世人物:黄 菊
    ·中国的减灾行动(2009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年(2009年)
    ·2008年中国的国防(2009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年)
    ·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08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2008年)
    ·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2008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