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1960
1960,中国石油工业要害
性的一个节点,大庆油田的一幅真实画卷
文/《财经国家周刊》特约记者 韩福东
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造
油田开发史奇迹的过程
。已经退休的石油工人许万明,提及1960年大庆投入开发建设时的荣光,一脸高兴
,而零下40度冰天雪地里的困难
奋战,仍能令回顾中的他落泪。
老家在甘肃武威县的许万明,1958年刚刚17岁,就通过招工进入甘肃玉门油田,在后来驰名
全国的王进喜队下钻井,两年后,参加大庆会战。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中将,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任大庆会战领导小组组长。
在那个试图“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年代,苏联专家的撤离令中国的国际处境变得空前险恶,国内四处蔓延的饥荒
也让人们对开国仅10年有余的新政权捏了一把汗。大庆油田的出现,带给人们太多的殷切渴望
。
“当时全国声援
大庆。因为余秋里和康世恩都是军人出身
,使用的就是军队
打法:集中优势兵力,打一个会战。油田被称作‘战区’,报纸叫‘战报’,石油队伍的构成主要是军人。各地汇集来的1万多石油工人不够,沈阳等军区就转业了3万多人,有的一个师直接转业,后来称为‘石油师’,当时汇集了约5万人。”大庆铁人纪念馆研究室主任许俊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大庆没有辜负众望,在东北松辽平原的中央地段,它供给
了约600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迄今仍是国内最大油田。对全部
中国的石油工业而言,1960年是一个要害
性的节点。
会战树范例,铁人领风骚
1960年3月,许万明所在的玉门油矿贝乌5队,踏上了前往大庆的班车。王进喜领导的贝乌5队,此前刚刚创造
了一个月钻井5000多米的全国记载
。
“大跃进期间,我们队和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比武,一个要把红旗插在祁连山上,一个要把红旗插在天山上。队长和队长干上了,我们就恐怖了。”在贝乌5队做学徒的许万明回顾说。就是在这次比武大赛后,贝乌5队成为石油系统“钢铁钻井队”,王进喜也脱颖而出,成为甘肃省劳模,随后成为北京国庆观礼代表,并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此时,中国全年石油产品的自给量仅为40.6%,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在1959年用去了4.8亿人民币,成为所有进口物资中耗损
最多的一项。国内油品紧缺,首都北京的很多公共汽车上都背着煤气包行驶。大庆油田的勘察
结果
,很快被石油部党组形成《关于东北松辽地区
石油勘察
情况
和今后工作布置的报告》,党中央也迅速
批准在大庆进行大规模石油会战。集中在西部各油田的楷模采油队伍,起头成建制地被调往大庆,王进喜队只是其中之一。
许万明说,王进喜队当时只有他和张志训没被布置
去大庆。“我的关系要分到玉门油田的汽车修配厂,王进喜把人事股长骂了一顿,问我们:小鬼,跟我走还是去修配厂?我们很抵触
。他说:‘跟我走,去见见世面,到北京、兰州都逛逛,磨炼磨炼。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我们就来到了大庆。张志训来了之后就忏悔了,说不来就好了,这里离家远,又挨饿。”
在各油田楷模队与“石油师”的汪洋大海中,王进喜很快成为最具指标性人物,获得了“铁人”称号。考“铁人”的说法,最初出自王进喜在大庆的房东赵大娘之口。王进喜的部下一直觉得
赵大娘称王进喜铁人是“一大功勋”。
“刚到大庆时,没吊车,没吃住,是很大问题。不是粮草先行,而是人来了,但粮草没有。我们住在马家窑百姓家的马棚里,一家住几个人,借百姓的玉米面、大茬子吃。设备没来,我们就给百姓送肥、轧草、喂牲畜
。”许万明回顾,王进喜确凿
起到了带头作用,后来开钻,因为摸不清情况
,住在井上5天多,没回赵大娘家。后来赵大娘过来送饭时说:吃饭行,在这睡觉咋睡?裹着个老羊皮袄的王进喜回覆说:哪都可以睡。赵大娘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这个称号被当时在王进喜队蹲点的工作员传了出去。
“如果当时是马德仁(大庆会战初期的‘五面红旗’之一)住在赵大娘家,可能马德仁就是范例了。马德仁后来和王进喜成了亲家,他一直不服王进喜。”大庆铁人纪念馆研究室主任许俊德说。
在1960年4月初召开的大庆油田技术座谈会上,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说:玉门的王进喜井队长,来到这里四五十个小时不睡觉,用人力把钻机抬了上去。为了工作,他自己买了一辆摩托车跑配件。这是工人阶级的高度醒悟
,井队所在地区
人民称他为“铁人”……从此,学“铁人”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随后在4月底召开的“万人誓师大会”,象征着石油大会战的正式起头。据1960年5月1日《战报》,各探区和总指挥部数千人早晨
3点许就从驻地起程
赶往会场,大会主席台上高悬巨幅毛主席像,台前巨幅标语的高低
联分辨
为:“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敢想敢说敢做,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沿着总路线的光辉
道路,苦干实干巧干,多快好省地建设我国的石油工业”。
而王进喜在康世恩副部长作报告时,骑着红色高头大马十字披红走进会场,现场锣鼓喧天,掌声雷动,“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和“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激昂呼声响起。主席台前后,也挤满要求发言的人,成百人争前恐后表决心、赌咒
言。
天寒地冻,比武跃进
大庆会战延续了此前的跃进传统。1960年4月13日《战报》创刊号,头版右上角就刊发一则“后方动态”:玉门3280队用国产钻机再创新记载
,两天16小时钻进一千米。“比武”仍然是个热词,在参与会战的各个队伍之间蓬勃展开。
到当年7月1日,会战领导突出表扬
了五个先进队,也就是“五面红旗”,除了王进喜的1262钻井队外,还有马德仁的1202钻井队,段兴枝的1247钻井队,薛国邦的采油三队,朱洪昌工段。大庆油田知名
的“王马段薛朱”位置
,就是在那时奠定的。
最先建立
的标杆王进喜,依然无人能及。除了在钻井进度上跃进之外,作为楷模的王进喜,1960年常被提及的先进事迹
有三:在没有吊车的情况
下,人拉肩扛把数吨重的钻机绞车拉上钻台;在没有运输车的情况
下,“就是尿尿也要开钻”,组织大家从两里外端了至少50多吨水到泥浆池,保证了开钻;在一次井喷事故中,不顾腿伤扔掉双拐,跳到泥浆池中,用身材
搅拌泥浆,肉搏
近3小时制服井喷。
这三个事迹
,均有相片广为流传。一个疑问是,在各路楷模钻井队挺进大庆伊始,会有照相机随时跟在他们背后拍摄么?在接管《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当年王进喜钻井队的老战友许万明和丁国堂承认,这些照片都是后来补拍的,“大概从1963年起头,一直补拍,很多照片中的参与者其实是六几年才来大庆的,我们(1950年代入队)在照片中出现的次数反倒不如他们多。”
许万明和丁国堂在补拍时间上的记忆或许有误,因为王进喜起头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
宣传是在1964年。被大家称作王进喜“秘书”的孙宝范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这些照片是1965年补拍的。“当时拍摄《大庆战歌》纪录片。王进喜只有少量照片,就补拍了一些。”
孙宝范强调,“所谓补拍都是拍《大庆战歌》时补拍的。1960年之前,王进喜在玉门时的照片,不是补拍的,是我们特地从玉门收集回来的。”
这些照片的背景幕,指向的就是1960年天寒地冻的石油会战。“最冷的时候零下40多度,现在看根本打不了井。1960年冬天,有一次我们打到700多米,结果不断冻结,越打越浅,最后冻结成400多米。后来石油部领导和王进喜说:同志们这么冻,怎么还干?!别打了!”许万明回顾。
“我一个人哭开了,冻哭了,实在受不了了。”坐在许万明旁边的队友丁国堂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许万明又接过话茬:“张志训也哭。我手砸了,不敢吭声,我哭,他哭得更厉害。鞋冻在冰上拿不起来……那次钻井永远忘不了。”谈及此,许万明的眼泪又来了。
在困难
环境下,支撑
石油工人的思想资源是毛泽东思想。“会战起头后,这么大的油田开采并无经验可循,余秋里招呼大家学习毛泽东的两论——《实践论》、《抵触
论》。王进喜在玉门参加过扫盲班,但识字不多,一般都是大学生念,他学。余秋里在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功
后说,这是因为学两论,毛泽东思想指导得好。”大庆铁人纪念馆研究室主任许俊德对记者说。
告别饥荒
,告别洋油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大跃进与三年灾难
的时代
背景下展开的。参加大庆会战的队员们,不可避免也都受到冲击。
“1959年在玉门的时候,吃饭就起头受影响。吃不饱。我们体力劳动,但一个月只有45斤粮。”王进喜队的司钻丁国堂说,到了大庆,吃不饱饭的问题仍存,队员又太累,所以早上无法将他们按时喊起床,有一次开会,王进喜把4个司钻整个
叫起来教训了一番,批判
他们不按时把人叫起来。
丁国堂身材
也已浮肿,领到了两斤黄豆,据称能治浮肿,要节俭
着吃,每天每顿不超过10克。当时队员们都在几百人的大食堂吃饭,许万明的情况
好很多,因为食堂的管理员是老乡,会偷偷多发他一张餐劵,他因此吃得饱。
王进喜队因饥饿和劳累而跑了好几个人。其中一个队员以探亲的名义,回家一年多不回来。王进喜让许万明去叫他。“我问铁人,不是半年不归队,就要开除么?铁人说,我是队长,我说了算,你去把他叫回来。当时他正在听秦腔。我说,我听完再走。他说你拿回家听,把留声机给我了。我说这么贵的东西……他说,小鬼,我让你拿就拿。我兴奋
得晚上睡不着觉。”许万明说,这个被王进喜叫回的队友,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文化人,王进喜对学工有情绪,也觉得
他有培植
价值。
1960年,还未转正的学徒许万明也曾因父亲过世,请假欲回甘肃老家,王进喜不同意
,“也有怕我回去了不再回来的因素。”王进喜给了许万明30元钱,让他邮寄回去。“他说寄钱就行了。后来我还钱他没要。那时我一个月工资是27元,加上夜班费一共32元。”
在许万明看来,毛泽东的“两论”的确施展
了作用。“我们学两论找到了抵触
:国家缺油,要使劲干。王进喜提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人心也稳固
下来了,接连打了好几口井。”
王进喜钻井队的作为与境遇,成为大庆石油会战的缩影。大庆会战的重要性,因此决定了王进喜的位置
重要性。“第一个五年计划,石油部门没完成任务。余秋里部长很着急
,此前,中国只有玉门、克拉玛依等地产油,量不多,西方曾经说过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因为没油挺不过一周。后来四川一个地方喷油,余秋里马上组织会战,结果没产那么多油,有的喷两下就没油了,是个教训。”大庆铁人纪念馆研究室主任许俊德说,因为一口井出油不代表这一片都有油,在松辽创造喷油后,余秋里非常慎重,但又急于探明油田到底有多大,所以直接到几十公里外打井,打了30井,整个
喷油高产,于是勾画
出油田面积,并决定在喷油最多的萨尔图(现名大庆)会战。
“1960年3月起头会战,6月第一车油就运出去了。到1963年底,大庆产油就占了全国一半,中国实现了自给自足。以前,那都叫‘洋油’。”许俊德说。
在1960年12月31日出版的《战报》上,刊发了《钢铁钻井战线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报道,说:“大会战的‘火车头’和荣获‘钢铁钻井战线’称号的钻井战线职工,奋战长年
,战绩光辉
。元旦将至,喜报
传来,钻井战线已经提前14天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其中探井早在11月24日即提前37天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阔步跨入了1961年。”
此前一天闭幕的大庆五级三结合会议上,大会战领导小组副组长唐克在总结发言中,提及“抓好生活,根本改良
食堂面貌
”。“1961年开春,大庆起头组织开荒种地,农副业上来了,给工人补贴
,大庆那时的待遇比其他地方好,黑土地多,食堂吃不了。”许俊德说,1961年后,中国主要靠大庆油出口换取外汇,油田在中央的位置越来越重,大家统一耕种、养殖,以符合集体主义的方法
搞农副业,好日子起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