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礼仪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礼貌与礼节
2009-07-20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人与人之间交往也有一定的规范。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感谢,以至必要关照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表现。
   礼貌礼节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风气的窗口。一个地方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人们是否彬彬有礼,社会是否井然有序。外交、外事、涉外人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注重礼貌、礼节的好习惯,在外事场合才能彬彬有礼、风度翩翩,体现出新中国外事人员的优良素质和风貌。不然,个人出洋相倒是小事,给国家脸上抹黑就太不应该了。
    可是,古今中外的礼貌、礼节知多少?各有所述,可概括为十句话。这就是:守时信约、谈吐风雅、入境问俗、敬妇尊长、举止潇洒,仪表堂堂,文明就餐,服饰大方,称呼得体,办事有章。
   
    一、守时信约
    外事的时间性很强,外事人员的时间观念十分重要。一般社会生活也要求准时,偶尔差几分钟无伤大雅。但在外交、外事活动中,迟早几分钟也是一种微妙的政治态度。参加各种活动,应在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尊重人家的时间,信守约会,既是礼貌,又是生活准则。在现代高节奏社会里,大家都计划安排时间,除了熟悉者或特殊情况,一般不可无预约而冒然闯到人家那里去。在外事活动中,就是熟悉者或是特殊情况也是不允许的。在预约中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失约是失礼的行为。
    涉外会见时,还要掌握时间,不要聊起来没个完。在不同场合发言有个时间问题。
    出席宴会,则正点或提前二、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不可不守时。
    二、入境问俗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原因,国情千差万别,不论到哪里都要首先打听注意事项。英国、尼泊尔等君主国接受大使呈递国书时,还保持乘马车的传统。50年代,中国驻英代办呈递国书时,英方要求我代办穿燕尾服,后来经中方解释说,中山服是中国最庄重的礼服,英方就同意了。到伊斯兰国家去不能用猪皮制品送礼,要注意当地的习惯。阿拉伯国家的妇女比较守旧,到人家家里作客不要问主人身体如何。缅甸、泰国佛教绝不吃荤,印度不吃牛肉。有一次美国肯尼迪夫人访印时,带了几箱礼品,其中有一箱全是牛皮制造的像框,弄得很难堪。某些国家如印度、印尼、马里、阿拉伯国家等,不能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在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头顶;天主教徒忌“十三”这个数字,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遇上这种日子,一般不举行宴请活动。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赞赏,点头表示不同意。对日本人送礼要注意花式,绿色被视为不吉祥,荷花是祭奠用的,菊花不要超过15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徵才是16瓣的。礼品上不要有狐狸和猴子的图案,因为这种动物狡猾和贪婪。送礼、交谈时忌“四”和“九”的数目,因为在日语里“四”是“死”的谐音,“九”是“苦”的谐音;在婚礼上忌用“离开”、“重复”、“多次”等字眼,在喜庆场合忌用“去”、“旧”、“坏了”、“完了”等字眼,要避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见面礼节很复杂。西方国家拥抱多,最通常的还是握手,其中还有专门学问。佛教国家多是双手合十,日本则是鞠躬最多的国家。
    总之,各国的日常生活习俗不同,好恶各异,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不一,形象语言的寓意差别,不尽细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莫不懂装懂,最好的方法是入境问俗,不要率先轻举妄动,暗自留心随大流,依样画瓢,以免窘态百出。
    三、谈吐风雅
    交谈是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任何人在任何场合总要同老相识和新认识的人接触和谈话,借此增进相互了解。因此,懂得交谈的礼节,谈吐得体、举止文雅是很重要的。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 这个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在美国,惯于两人的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在阿拉伯国家则要求两人靠得很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说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听,若有事与某人交谈,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别人知道,则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不要滔滔不绝,要给别人说话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问题,当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直接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得胖,身体壮,保养得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男子一般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反感或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
    谈话中,语言要幽默、机智。若你会说笑话,或者会说不带刺的俏皮话,你就不但受人欢迎,而且常常可以使一席谈话不致变成一场不愉快的讨论或唇枪舌剑的争论。谈话中还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了?”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等等。
    在社交场合,谈论还可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四、敬妇尊长
    礼就是长幼有序。外事活动很计较论资排辈,不要随便替越。外交使团对名次很敏感,正式外事活动中同级的顺序往往按照到任先后安排,或以国名的第一个字母顺序来安排。西方的习惯是“女士优先”,在公共场所或社交场合,男子要对女士表示尊重。行走时,女在前;赴宴时,女的先入席;乘车时帮开车门。坐在女宾旁,更加以照顾,甚至掉了东西也要帮她拣起来或要服务员去拣。吸烟要先征求女宾同意。妇女穿、脱大衣要给予帮助。但如女宾身上沾上汤水之类,不要直接去擦,可递上一块毛巾让她自己擦。互相介绍时,坐着的女宾可以不站起来,握手也可以不脱手套。一起跳舞休息时,应恭恭敬敬把女宾送回原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尊重老人和妇女是一种美德,在很多国家的社交场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上下楼梯或车辆、进出电梯的时候,总是老人妇女先行,男士主动予以照顾。
    五、举止潇洒
    人的一举一动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在社交场合应该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慌不忙,态度安详,既不拘谨也不放浪,恬静而活泼,庄重而又平易近人。
    站立时,身子不要靠在一旁,不半坐在椅子上。坐时腿不摇,脚不跷。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或躺在沙发上。走路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奔跑。两人行走不搭肩膀,多人行路不要有意无意成队形。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要放声大笑或放声喊人。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总之,举止上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和蔼可亲,不要坐立不安,搔头摸耳挖鼻孔或剔牙齿、揉眼睛、打哈欠、伸懒腰、抖大腿等都是不雅行为,应尽量注意,弄得不好,会使人感到你形象可憎,有失礼仪。
 
  
    六、仪表堂堂
    俗语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事实上看人常常要貌相。所以挑选涉外人员时就要注重形象。天生的无法弥补,但可注意仪容整洁、气宇轩昂,切莫蓬头垢面、胡子不刮、两目无神,这不是小节,而是涉及到对外影响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妨举一个例子:1950年抗美援朝时,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向联合国控告美强占我神圣领土台湾,派伍修权为团长,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大会对此进行辩论,当时新闻界描写说,当中国代表团仪表堂堂地出现在会场时,杜勒斯满脸僵冷,嘴角生气地往下撇,藏在镜片后面的两眼直愣愣的,对中国代表摆出一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顽固傲视态度。蒋介石的代表则坐在长桌的一端,目光不敢与中国代表团对视,一副丧家之犬的神色。记者们咔咔嚓嚓不停地拍照。“这是照下了四亿七千万人民的面貌”。当时西方世界描写共产主义是青面獠牙的“赤匪”,中国代表团坦然自若和端庄正直的仪表,正是对这些诽谤的无声驳斥和有力回击。这一历史事例雄辩地说明,涉外人员的仪表,是对言谈、举止的有力补充。
    七、文明就餐
    中国烹调名扬天下,可是就餐的方法有些不适应国际习惯。宴会开始前,同桌的应相互介绍、轻声寒喧,大家都呆若木鸡,会使气氛不和谐。
    如果是西餐,在你面前会放着盘、碟、大小茶匙和一至三副刀叉。通常是放几道刀叉就意味着几道菜,刀叉的形状有时与菜的内容相配。使用刀叉的顺序是从外向内拿,吃完一道菜,就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上,服务员来后一起取走。倘没有吃完可将刀叉交叉放在盘内,如弄错了,将刀叉一并,你还想吃的菜也被一起取走了。

tujian.org


    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用叉叉住食物,用刀顺叉切块,而后用叉送菜入口。切勿用刀送菜入口,使用时轻拿轻放,不要叮当作响,盘上方有汤匙和茶匙,从上往下取,汤匙喝汤,茶匙调咖啡,调好放在盘内,不要用来舀咖啡。
    吃中餐应备公筷公勺,有的同志不习惯使用,常用自己筷匙替客人夹菜,这很不卫生,
有的外宾说,什么都可忍受,就是这条不能忍受。
    通常在小盘里有个面包和一把刮果酱奶油用的刀,面包最好用刀切成一小块吃,不要
大口大口咬。
    取菜的量要适当,以免盘里剩得太多,不好看。
    进餐时不要狼吞虎咽,唏唏有声,而应该细嚼慢咽。喝稀饭、面条、菜汤时不要呼呼作响,热汤可冷一下,不要忙着用嘴向汤里吹气。喝到飘在茶杯面上的茶叶,应用手指取出放在一边,不要张嘴乍舌,再往茶杯里吐。
    外国人吃鱼、鸡和虾之类的方法很开放,可张开“五爪金龙”,当然要慢条斯里,不要生吞活剥的架势。
    进餐中,客人要对菜肴表示欣赏,如果有女主人亲自做的菜更应要赞美几句。宴会结束时,同桌的应相互道别,客人应感谢主人的盛情接待,主人应感谢客人的光临。宴会上切忌过量劝酒。醉后失言失态,影响很坏。这看似小事,道理易懂,可是习惯势力难改,涉外人士必须认真注意。不但自己饮酒不要超过1/3,还要照顾“好酒贪杯”的洋人,适而可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服式大方
    俗语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与文化。
    国际上很讲究礼服、便服的区分。有的宴会的请帖上也注明穿什么服式,有些旅店、俱乐部、文化场所,对服式都有严格要求。我国对礼服、便服的区分不够严格,尤其对女同志没有统一规定。总的要求:活动的服装应做到“朴素、大方、整洁、美观”八个字。从原则上讲,正式的、严肃的、隆重的场合应穿深色礼服,一般场合可穿便服。军人应穿制式军服。
    男同志的正式活动一般应穿成套的中山服或西服,夏天还可穿两用衫或猎服。夏天的非正式活动,还可穿短袖敞领衫。
    正式场合穿西装必须打领带,颜色注意与服色相配。领结的大小因体形而异,但要打紧,不然松松垮垮看上去很不精神,领带上有个别针更好。既美观,又可不使领带随风飘绕。
 
     天凉时穿毛衣应将领带塞进衣内,但应穿鸡心的毛衣,不然领带盖没了。
    夏天穿两用衫,不穿西装上衣,打上领带,也较正规。最好不穿长袖衫,更不要把袖子卷起来,很不雅观。
tujian.org

    穿西装可扣一个扣,也可以不扣扣,看起来很潇洒,但应配革履,布鞋不协调,不要穿短裤。
    女同志的服式花样很多,只要不是奇装怪服,各种场合都行。很正式的场合能穿旗袍更好。全国政协有人曾提出将旗袍规定为礼服,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穿民族服装或长裙也很好。穿西服、中式上衣(下身为裙子或长裤)、连衣裙等均可。夏天也可穿衬衫配裙。
    女同志穿西装不要打领带,更不要打男同志的领带,使人感觉不男不女,学西方学走样了,在国外,妇女一般穿制服打领带,如女警、空中小姐等,而且是与制服相配的特别领带。
    讲服饰还得讲一下帽。在室内男女任何时候都要脱帽。连大衣、风雨衣等也应该脱掉,可是,因为室内各种差异,冬天在剧场等公共场合可不脱,但帽子、围巾、手套仍需脱掉。这是习惯问题。涉外人员平时要养成习惯,外事场合更应该严格注意。
    在室内一般不戴墨镜。隆重场合迎送客人,即使在室外也不要戴墨镜。
    九、称呼得体
    对人称呼,适当暖人心,失当导致不愉快,甚至产生误会。由于各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不同,对此更应注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外事场合一般称男子为××先生。对大使、部长、将军以上官员可称阁下,但是有的国家如美国则一律不称呼阁下,即使对总统还是称总统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而且同她丈夫的姓。对未婚女子则称××小姐。对不能肯定婚否者则称女士。过去英语中没有与女士相应的词,不好翻,到60年代美国一些女权主义者强调妇女的独立人格,将夫人(Mrs.)和小姐(Miss)两词组合成新词组,合成新词Ms。这就是有了已婚未婚女子的通用称呼。    在日本,对有相当社会地位的女子也称先生,但如对一般家庭妇女称先生,反被误会为寒酸、讽刺,故应慎重。
    缅甸人名前有一个吴字,就是先生的意思。例如,吴奈温,称“奈温先生”即可,称“吴奈温先生”反而不妥了。
    在君主制国家,习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对有爵位的则分别称爵位如:公、侯、伯、子、男爵等。
    对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列主义政党的客人,一般均称同志,也可称女士、先生或以职务相称。
    十、办事有章
    礼仪、礼节不仅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而且也反映在洽谈办事的全过程。涉外单位,千万不能给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坏印象。这是作风问题、态度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礼貌问题。讲礼貌、礼节不能忽视在办事方面的互谅、互让、互助,要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做到活泼、紧张、忙而不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对方去办事应有预约,勿作不速之客。进门按门铃或敲门,有请才进,特别情况临时上门应先致歉意。见在场有其他人要招呼。商谈言简意明,不闲扯,不逗留过久,不乱翻档案。如去人家中,非请不入卧室、不乱动陈设。
    对方协助办了事,应致谢。
    对方有邀请,不管能否去都应答复。
    对方求助的事不管能否办应有交待。
    对方上门不管有无预约都热情款待,迅速弄清其来意,实事求是地相应办理。
    应邀作客,客随主便,事后感谢。邀客来访,主随客便,感谢其合作并保持联系。
    结交朋友要讲交友之道。在日常交往中适当注意礼仪礼节,能使交往工作更见成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世界各国外交礼仪
    ·礼貌与礼节
    ·外交礼仪常识:关于出国手续
    ·南非的习俗禁忌
    ·阿尔及利亚习俗礼仪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摩洛哥王国
    ·马里共和国的礼节礼仪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