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情集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格尔木市情简介
2011-02-16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总面积约11.89万平方公里。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市区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人口27万,城市人口占90%以上,平均年纪 32岁左右,现有汉、藏、蒙古、回等2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83%。

  格尔木于1954年建政,全市现设3个工行委、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辖26个社区居委会、41个行政村(牧)委会,由两省(青海、西藏)三方(青海、西藏、军队 )六大系统(市属、西格办、军队 、盐湖集团、铁路系统、石油系统)组成,地厅级单位5个,县团级单位近80个,城市总体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30.22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也是青海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和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重点园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 以来,格尔木市进入了发展与建设的新阶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处处充溢 着朝气 与生机 ,全市浮现 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民族团结、政治稳固 、人民安居和谐的良好局面 。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立 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并持续 4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 先进市,持续 6次荣获全国双拥楷模城荣誉 称号。

  一、城市区域功效 和发展趋势特点

  (一)格尔木是一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格尔木是一个范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在以市区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广泛 散播着钾、钠、镁、锂、硼、锶、锑、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30多种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钠、镁、锂总储量占全国第一位。境内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已探明钾盐总储量3.2亿吨,镁盐总储量31.6亿吨,钠盐总储量33.1亿吨,其潜在价值庞大。涩北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远景 储量可达5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境内有宜农土地86.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4130万亩。有大小河流20多条,水资源总量23.85亿立方米,有50余种野生动 物资源和20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其中20余种被列为国家级珍稀野生动 植物。

  (二)格尔木是一座战略位置 十分重要的城市。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连接 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海)(西)藏、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格尔木机场已开通西宁、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班,现在的格尔木,已初步形成包孕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情势 的十字立体交通网络。格尔木地处祖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西南边防的战略支撑 点,是内地通向西藏的重要门户。格尔木素有“兵城”和“汽车城”之称,解放军四总部、兰州军区、武警和空军在这里的团级以上单位近30个,主要承担着西藏方面的公路运输、管道输油、通信 及通信 线路维护三大任务,对于西藏和全部 西南边防的物质保障提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战略位置 十分重要。

  (三)格尔木是一座资源开发型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是青海乃至祖国西部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主战场。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例上升到79.27%以上,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和石油天然气三项工程项目标 投资和兴建,形成烈

     相关链接
    ·“530”创业者“泛读无锡”引领海归感受城
    ·窗口行业应加强本土文化知识培训
    ·“德兴市歌”词、曲作品征集启事
    ·格尔木市情简介
    ·丹东市情简介
    ·世界客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
    ·合肥今首选旅游形象大使
    ·广东省中山市市情简介
    ·咬定目标不动摇 奋力开拓展宏图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日照卷》编纂工程启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