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图工程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叶辛:知青生活毫无疑问影响了下一代(图)
2009-05-04

   高剑平 早报资料

  早报:1991年,您在《小说界》发表了长篇小说《孽债》,1992年小说单行本正式出版,但真正让《孽债》成为街头巷尾热门话题的还是1995年播出的电视剧版《孽债》,听说此后关于续写《孽债》的要求这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中断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辛(以下简称叶):当时许多普通读者甚至市领导都问我,什么时候为这些孩子写续集,而当年的知青和他们下一代对《孽债》后面的故事更有期待。时隔17年续写《孽债》,这个故事十多年来一直在构思、魂牵梦绕,并非像外界猜测的只是为写续集而写。 当《孽债》刚刚完成的时候就有写续集的想法了,因为对知青子女成长的关注,也希望把这五个孩子的故事继续。这些年来我一直比较留心知青的故事。而这些年我们这些知青见面时,谈的最多的不再是自己的青春岁月和目前的工作,子女们的工作、家庭、在社会上经历成为我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所以我想我应该写一下知青子女现在的生活,也就有了这部《孽债2》。 tujian.org

  早报:这么说《孽债2》是关于知青下一代的故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孽债2》并不只聚焦于那些知青子女,更多是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故事。我以前说过,知青子女走在路上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区别的,所以《孽债2》和知青的关系并不是太大,我更多着眼于一代人的生活。但知青子女的身份和经历,对他们的人生成长还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报:为什么还叫《孽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这里的“孽债”显然已经不同于第一部中的含义,只是说这些孩子的出身永远带有“孽债”的痕迹,无论是小孩子时还是成年之后。另外一方面,既然仍然是讲这些孩子的故事,沿用“孽债”对书的销量有很大的帮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视剧|坚持先小说后剧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报:电视剧《孽债》这十几年一直在各地重播,这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一批批小说《孽债》的读者,看来影视剧对小说的成功有非常大的影响。

tujian.org

  叶:对。但让我苦恼的是,这十多年来不断被“骚扰”,不断有影视公司找我要求我为《孽债》写剧本,很多公司甚至只要求我授权,提供简单的故事概要,编造一个离奇的故事就可以。这几年电视剧续集迟迟没有露面,因为我始终坚持小说完成后再改剧本。我的本职身份还是一个小说家,而且也不是每一本小说都能改成剧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报:《孽债2》的故事离知青越来越远,电视剧还能引起当年的那种轰动效应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电视剧版权虽然还没有正式签约出售,但《孽债2》的剧本我已经开始在改写了,要拍电视剧是肯定的。知青们对《孽债2》还是会有亲切感。电视剧虽然不是直接讲知青,但知青下一代的故事还是能引起我们这些老知青的关切。知青们当年回到城市有一个融入都市的过程,而他们的下一代也面临着如何融入都市的问题,所以电视剧《孽债2》还会引起关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知青40年|我们平和了许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报:上山下乡已经40年了,你还准备继续写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我是最早离开上海加入知青队伍的,直到1979年离开农村,所以这些年来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10年时光。虽然已经写了几十年关于知青的小说,但我还会继续写下去。知青史应该可以像二战、抗战史一样不断地被书写,而且写作不局限于知青文学。知青史反映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和我们共和国的成长,读者对知青题材作品的热爱其实没有减退过,所以关于知青的作品是写不完的。我对知青史的文学创作,也对得起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报:最近还有什么创作计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明年我就60岁了,我们这一代知青也都将老去。我想创作一部作品纪念我们这一代人。上山下乡40年,一代知青人如何对待这个特殊的年份?虽然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共同的生活经历让我们这些知青经常聚在一起,这是我们这个圈子最独特的地方。相对1980年代的激昂、1990年代的困惑,我们已经平和许多了。即使今年是上山下乡40年,但我们对这段历史已经很平静,毕竟将步入老年,更多的是回忆、纪念、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活动]五一假期阮次山杭州上海签售
    ·5月3日下午1王立群西单图书大厦签售新书
    ·至上励合人气激增 清新写真即将上市
    ·"网络游艺 人机对话" —《顾群业
    ·新书:《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
    ·在别处生活,看一场角度爱情
    ·《约翰·拉贝画传》:他改变了无数人的历史
    ·李承鹏跨界不说球反成文学偶像
    ·易中天马瑞芳"对掐":我就是个出
    ·郝明义:现在只是数字化阅读“新石器时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