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就业创业能力造就“职业人” |
2009-04-30 |
|
本报记者张学军 摄
历时8年实验,先后下发了十多个相关指导性、政策性文件,经过对196所中职学校上报的涉及131个专业的500多个本专业设置指导方案初稿的遴选,组织24次专家论证审定、26所学校试点实施,日前,黑龙江省正式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指导方案》。该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确定了五大类33个骨干专业,并在课程结构、阐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掀起了中职学校课改的热潮。黑龙江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
■张志强 高雅莉 本报记 者廉世民
核心特色: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如何应对日益加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如何使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从以往的学科型、学历型、专才型培养,转变到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上来?是黑龙江省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指导方案》过程中,全力探索、着力破解的两个核心问题。
黑龙江省教育厅从国家和省的经济社会需求实际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发,从1999年起,先后4次启动、推进全省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指导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工作。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张志强介绍,新的专业设置指导方案在指导思想、理论体系、课程结构和阐述方法、体例与流程、实施步骤与方法、教学设置及教学计划等方面均进行了新的尝试,指导方案专业特色突出,培养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创设了“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标准”和相应考核标准。指导方案依据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和国家有关职业技能标准,从分析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入手,制定了该专业所必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单项职业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实行“校企课程置换”,保证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规格的对应性,从而制定出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形成了明确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了生产第一线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特别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中级人才培养规格的全新要求,拓展了专业职业业务范围,更新了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职业变化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指导方案从重点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入手,创新形成了社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统一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能力的标准,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语言表达、演讲、人际沟通、应用写作、就业能力,突出了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会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并将社会能力贯穿于学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社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
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根据建立的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和考核标准,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确立了实践教学的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了考核项目、内容、标准、评分方法、时间安排等,注重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建立了独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率。
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进行校企课程置换,共建产业化实训基地。依据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将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课程内容提前置换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利用国家和省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采取建在企业、校企共建和股份制合作等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化实训基地。由于产业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全过程,不仅增强了学校自我造血功能,具有了实训基地设备自我更新的能力,解决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实习、实训原材料消耗问题,创造了经济效益。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第三年在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问题。
几所指导方案参编学校的负责人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方案中融入的新理念。哈尔滨第二职业高中承担了“烹饪”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编写任务,该校校长王洪霞告诉记者,传统“四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参编指导方案工作,重新制定了学校各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真正体现了“以实践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
哈尔滨工业美术学校校长展翼飞认为,学校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根据就业需求进行“微调”,将陈旧的技术和训练项目进行删减,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添加必要的新技术、新技能训练。
“黑龙江省教育厅通过制订指导方案,牵动了职业教育整体性教学改革,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中职专业设置新体系。”张志强表示,黑龙江省在8年来4次启动指导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构建完成了“校企课程置换—专业职业能力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必备条件标准—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学生专业职业能力考核—办学水平评价—技能大赛—学生就业—扩大招生”这样一个整体的职业教育良性闭合循环的专业设置新系统,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了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材建设、办学模式、教学管理、人才培训模式、评价标准等整体性教学改革水平的全面提升,突出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提高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了全省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