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前校后场提升高技能人才质量 |
2009-04-30 |
|
■李津军
截至2008年年底的6年间,天津机电工艺学院的学生在天津市和全国两级技能大赛中,有55人次获得各种奖项,其中全国冠军3个、天津市第一名14个。特别是在模具制造技术和数控操作技术两大专业,形成了获得职教界同行广泛赞誉的“梦之队”。
“蜻蜓”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
天津机电工艺学院把商业经营中的前店后厂模式引入校内,独创了蜻蜓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据天津机电工艺学院院长宋春林介绍,蜻蜓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用“1146”4个数字加以解析,其中第一个“1”是指蜻蜓的头,代表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打造“知识工人”的智慧结构;第二个“1”是蜻蜓的身子,代表职业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和方向,是打造“知识工人”的能力结构;“4”是蜻蜓的前后4翅,代表以学校主渠道培养模型(前校后场〈厂〉型)和校企融合培养模型(企业配合型、校企联合型、企业为主型)两大类型共4种理论指导的职业教育实践,是打造“知识工人”的动力结构;“6”是蜻蜓的6条腿,是职业教育人才素质的支撑,分别代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职业能力、身体心理、开拓创新和综合表现等6项素质,是打造“知识工人”的支撑结构。
前校后场满足实训基本要求
在蜻蜓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核心就是学校主渠道培养模型,通俗地讲就是前校后场(厂)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职业院校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院校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和完善的。为此,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始终坚持“技能本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实践,凡是开设的专业,都要在校内提供足够的实训条件,以满足学生所有课题训练的基本要求。经过不懈努力,该院的校内实训场(厂)已达2万多平方米,35个实训场(厂)可满足2000名学生同时实训,成为天津市最大规模的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类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高规格的、充足的实训条件。他们的校内实训基地,既包括基础性基本功课题训练的实训场,又包括应用性产品生产训练的实训厂,前者是按照教学计划实施的技能普及型,后者则是结合企业生产的技能提高型。
校内基地锤炼学生专业技能
自2006年起,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以校办企业为支撑,建成一个产学研模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个基地中,共有3家校办企业,包括与深圳海翔铭实业公司合作的模具制造中心和气动执行器、管道泵两个生产厂,这3家企业在对外承接生产任务的情况下,接收学院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
该院在基地学习与工作环境的设计上,以有利于学生在企业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与训练为前提,将实训场(厂)布局为教室、实训和生产3个区域,使之具有专业知识传授、实际动手训练、承担生产任务的教学与生产双功能。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之前,教师先要进行某项技能的讲解,使学生心里有底、手中有度;同时,对学生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示范、指导和纠正。在教学组织上,按照产品的实际需求实行短期交替,即按周交替,或者上、下午交替,以达到“即时交替、急用先学、巩固技能”的效果。
在这个基地里,企业就是学校,学校就是企业;教师又是企业的师傅,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熏陶的基础上,学校让学生跟着企业的生产流程,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干个生产部件的加工,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锤炼专业技能、体味工作理念、感受生产气氛、领会企业文化,真正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截至目前,从这个基地毕业的1000多名学生中,95%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全部被用人单位录用,且一次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3日第11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