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川在杭学生:离开辣椒的日子我们过得很自在 |
2009-04-30 |
|
昨天(5日)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学生刚结束一门考试。还没走近07级电气运行与控制(5)班,记者就听到了普通话中夹杂着的浓浓四川话,很是热闹。
“弄不拎清的。”顺着这句并不地道的杭州话,记者看到了一个小巧的姑娘。小姑娘来自四川青川,是这个班的班长。去年6月,她和其他80名来自青川县的学生开始在杭州重新求学。他们将是今年早报慈善年夜饭邀请的贵宾。
在杭州7个月了,这些半大的孩子在杭州生活还习惯吗?学习跟得上吗?新年到了,他们又有什么心愿呢?
昨天,记者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宋元玲 18岁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07级电气运行与控制(5)班班长
圆脸,大眼睛,笑起来很甜,言语间透着一种成熟,很有班长的“风范”。
罗松宝 18岁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07级电气运行与控制(5)班
长得憨厚,体格很好,传说他曾经是青川职业高级中学的“铅球王子”,为人很低调。
班主任
给她颁最具成长性奖
在杭州读书的7个月,她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
刚来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摸底测验,考语文、数学和综合,结果小玲两门不及格。“当时,我哭了。”小玲说。“来的时候已经作好心理准备了,毕竟我们那里的基础要差一点,没想到居然会考得那么差。”考试后,小玲暗暗给自己加码,只要努力一定会赶上去的,我是班长,一定要起带头作用。
“从学期初的年级排名180多名,到期中考试的全年级27名,班里无论是男生女生,杭州的,还是青川的都很服帖她。”班主任鲁晓阳笑着说,如果要给小玲颁个奖,那肯定是最具成长性奖。
“像吊兰一样坚强生活”
宋元玲的宿舍在6楼,8个人一间,房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宿舍的窗台上,摆着两盆吊兰,在冬日的寒风中,绿油油的吊兰显得格外有生机。
去年7月,小玲刚来杭州,看到学校工匠正在摆弄吊兰,就讨了些小苗。“没想到这些花一点不难弄,我们隔几天浇一次水,偶尔拿出去晒太阳,半年后居然长得这么好了。只要心情不好的时候,或是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看看吊兰,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好了。”
小玲说,有时候觉得这兰花就是自己。“兰花扎根在新的土壤,仍然顽强生长,根生发芽。我会珍惜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的好心人。等在杭州学好本领,我一定要回去重建家乡。”
第一次吃自己的生日蛋糕
“真的没想到,第一次吃自己的生日蛋糕,会是在杭州,而且还和这么多同学一起。”他有些兴奋地说。
罗松宝的生日是在10月12日,以前在家乡每年过生日总是很简单,爸爸妈妈会为他准备腊肉、鸡蛋,然后去商店买些零食,这样就算过了。
来到杭州以后,他都快忘记自己的生日了。没想到10月11日那天,班主任把他叫了过去,说准备给他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过生日。
12日那天,罗松宝和全班同学一起到了蛋糕店。糕点师傅把蛋糕做好以后,老师让他们在蛋糕上写字。他和同学想了想,决定一个写“杭州”,一个写“青川”,然后再中间画上“10·12”。欢快的生日快乐歌中,每个人都很开心。
“我还让同学把自己切蛋糕、分蛋糕和吃蛋糕的场景都拍下来了,回去给爸爸妈妈看。”罗松宝特别激动。
特别的“榔头”要给爸爸看
罗松宝的柜子里有一件“宝贝”,一般人还不让看。那是把榔头,他从柜子里取出来的时候,还拿起砂皮,把上面的铁锈磨磨平,不忘用嘴吹几下。
这把榔头是他上钳工课的实训作品。
“春节回家,我一定要把这把榔头给爸爸看。” 罗松宝说。在他眼里,爸爸是一个很靠得住的男人。“爸爸从小就和我说,‘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说起新年的愿望,原本有些内向的罗松宝突然打开了话匣子:“新的一年,我首先要结交更多的朋友。”
“不对不对,应该首先是祝福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罗松宝想了一想,赶紧改口。
“其实还有很多愿望没说,听说愿望太多可能会实现不了,所以其他的愿望就等以后再说吧。罗松宝说。
在中策职业学校,共有25名来自青川的学生,就如同学们自己说的,刚来的时候受不了杭州的闷热,吃不惯杭州菜的清淡,连家乡话也不敢大声说。现在走进 07级电气运行与控制(5)班,四川的孩子和杭州的学生早已融成了一个大集体,普通话、四川话、杭州话夹杂在一起,孩子们自在地交谈,快乐地生活和学习。不少四川孩子告诉记者,我们现在都不太吃食堂里的辣椒了,在杭州吃杭帮菜,听杭州话,和杭州人相处,我们很自在。记者 翁浩浩/文 吴煌/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