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鄞州职教中心:以三联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
2009-04-30 |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规律。如何有效地、可持续地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浙江省鄞州职业教育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企业联盟、行业联合、园区联结”的“三联”办学模式,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内涵:
所谓“三联”是指职业学校办学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
——以企业联盟为基础,向企业要订单。“三联”办学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合作”,与企业的联盟是“三联”办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与企业联盟的最基本形式是“订单培养”,“三联”办学模式必须通过与具体企业的具体合作才能落到实处。
——以行业联合为指导,向行业要标准。“三联”办学模式的第二个层面是与行业联合。职业教育与培训不能仅仅为具体的、个别的企业服务,还必须对学生负责,使学生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专业人才,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行业内能够正常流动。因此,“三联”办学模式中所强调的育人标准,并不局限于企业标准,而是与行业形成联合关系,向行业要人才培养的标准。
——以园区联结为依托,向园区要规模。“三联”办学模式的第三个层面是与园区联结。要使校企合作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没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中,是难以支撑的。因此,校企合作必须形成一定规模。在“三联”办学模式中,形成规模所依靠的就是毗邻的工业园区,发挥园区中企业密集所形成的“聚集效应”。园区大量的企业资源,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落实到学校的各个专业、班级、环节。
“三联”办学模式的目标在于校企“双赢”。通过“三联”办学模式,企业和学校各有三大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即企业的用人需求、生产需求和技术需求;学校的教学实训需求、学生就业需求以及教师培养需求。
实践: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执行企业咨询制度。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在实践“三联”办学模式时,最重要的制度性举措是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执行企业咨询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管理者、一线技术人员、教学骨干组成,实行例会制度,全方位向学校提供管理制度、实训项目以及教学过程等的指导意见。具体来说,管理制度咨询包括了生产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技术规程、质量管理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文化建设等方面;实训项目咨询即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访,共同探讨实训项目的可行性,确定生产项目,核定实训要求,明确利益分成;教学过程咨询包括专业设置、课程研发、工艺流程、技能培训方法等方面。企业咨询制度既平衡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又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全方位接轨。
——建立梯度实训产品,实践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所谓梯度实训产品,是指结合学生的技能学习规律,按工艺复杂程度由易至难所选择的一系列用于学生实训的真实产品。建立梯度实训产品,能够以真实的生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减少实训成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梯度实训产品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它必须是与整个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梯度实训产品的选择有三条标准:产品量大,有足量的产品可供学生实训;标准件产品,在行业内是典型产品;丰富的工艺性,产品应包括相应阶段学生学习的工艺要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在教学中以梯度实训产品为核心,构建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相应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在内的一套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使得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培养规格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是按实际工作过程开展的,符合学生技能学习的客观规律,使学生乐学、易学。
——建立仿真实训车间,创新输出型实训基地。鄞州职业教育中心设计和建立了公司制的生产实训车间,硬件设备与生产企业同步,管理制度与生产企业相仿。这种仿真实训车间的建立,实现了教学与生产8类要素合一: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由于学生的实训对象是具有市场价值的梯度实训产品,这就变传统的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不仅解决了实训原材料的投入问题,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满足本校学生实训教学需求的同时,实训基地还向园区企业以及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了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和鉴定服务3大功能,真正成为了充满活力的输出型实训基地。
——建立“五进”培养计划,打造优质师资队伍。鄞州职业教育中心的师资培养实施了以行业为依托的“五进”培养计划,即“骨干进协会、技艺进赛场、教师进企业、专家进学校、苗子进高校”。
骨干进协会。选拔最优秀的骨干教师进入行业协会,不仅即时了解行业信息,还主动参与行业标准的讨论和制订。
技艺进赛场。推选专业教师参与行业组织的各项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师进企业。以行业为支撑,建立教师校外教学实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训;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指导师傅,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新工艺”,促进技能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专家进学校。一方面,学校建立了“兼职专业教师流动站”,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及管理人员等来校担任兼职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并以这批教师“传、帮、带”在校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学校还经常邀请知名企业家、职业教育专家等来校讲学,更新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
苗子进高校。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参与高校或国家专门培训,提高学历或专门技能,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潜在动力。
通过“五进”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得到了重用,青年教师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引进与培养紧跟企业、行业发展,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
成效:
“三联”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从企业方来看,通过订单培养,解决了新员工甄选的问题;通过投入梯度实训产品,获得了价格合理的生产成品;通过学校的企业员工课程和教师科研,得到了技术支持。与此同时,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办学也有3点重要收获:
——学生毕业“零滞留”。所谓学生毕业“零滞留”是指持证100%、就业100%、行业实操100%。由于学校的课程完全与企业需要接轨,学生动手能力强,考证通过率高,接近100%;由于实训项目与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学生熟悉生产工艺,毕业上岗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就业率保持100%;由于学校对学生的技能教学和实训是按行业标准进行的,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技术与行业内技术人员的要求完全相同,即行业实操100%。
——实训基地“零投入”。通过实践“三联”办学模式,在服务企业、行业和园区的同时,学校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实训基地具备了“造血”功能,实现了基地运行“零投入”。如实训基地所使用的实训材料是企业的生产原料,通过生产梯度实训产品、提供技术培训项目以及科研支持等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收益与实训基地运行经费基本持平,从而实现了“零投入”。
——师资水平“零距离”。通过实践“三联”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行业、园区紧密合作,有效地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通过派教师进企业、请专家进学校、送骨干进行业,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与行业发展同步,甚至还能引领行业标准。与此同时,不少教师还受邀承担或参与了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学校、企业、行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这种良性互动,使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生产一线技术要求始终保持“零距离”。(浙江省鄞州职业教育中心 卢鹏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