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烟草行业“反哺”农业的最大特点,是“授人以渔”。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生长于福建烟叶产区,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他说:“要想贯彻落实好中央‘工业反哺农业’的指示精神,就要从农民最迫切的实际需要入手,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我国烟叶产区大多分布在老、少、边、山、穷地区。500多个烟叶产区县中,有18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水利设施欠账较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因此,烟草行业“反哺”农业的第一步,就始于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自2005年起,烟草行业在全国22个省份的烟叶主产区全面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已投入专项建设资金约200亿元。投入多,强度大。4年来,烟草行业共完成新建水窖99万个,管网11万公里,排洪渠1600公里,机耕路7988公里,改善基本烟田水利设施近2000万亩,今后4年还将追加400亿元,用于继续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兴建节能高效的密集式烤房、修建机耕道、推广机械化种植等。 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已经超出烟叶生产发展本身。烟叶生产实行隔年轮作,每亩基本烟田每两年只有一季用于种烟,基本烟田同时也是基本农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烟农马长友告诉记者:“烟草公司修了水利,德昌县的地也能种蒜薹了,每亩地年收入能增加3000多元;烟草公司出钱打冰雹,附近农田都免遭雹灾。” 烟草行业兴修的水利工程,扩大了耕地面积,兼顾了人畜饮水。福建省清流县灵地镇的琴源水库年久失修,水渠通水中断,全镇有1000多亩土地被迫撂荒,村民喝水也只能从池塘里挑浑浊的泥浆水,回家沉淀一整天才能饮用。烟草行业近3年陆续投入300多万元修缮水渠,解决了1.16万人饮水问题,曾撂荒的1000多亩土地也重被耕作。 中国烟叶公司基层建设管理部主任吴践志告诉记者:“要想让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为此,我们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要求项目不管大小都要程序规范、档案齐全。”记者在福建、四川两省采访时看到,烟草行业对其投资兴建的沟渠、烤房、机耕路等都实行统一编码,GPS定位,不定期组织抽查。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07年下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经过调研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使烟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烟叶生产以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为主要特征的小农生产方式还没有改变,要想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效率,就要建设现代烟草农业。 四川凉山普格县的吉好拉格以前要走半小时山路挑水浇地,夫妇俩只能种五六亩地。烟田“喝”上自来水后,他家承包了50亩地,光种烟就赚了五六万。“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度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适度规模化种植就需要机械化作业,否则生产效率仍然上不去。”中国烟叶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征说。基础设施建设使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农民劳动强度大幅减小。比如适用于各类农作物生产的起垄机,一天可作业8亩,比人畜作业每亩节约成本52元。 在此基础上,烟叶生产还借鉴了工业增效办法,探索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推动专业化分工,实现集约化经营。全国135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普遍试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组织形式。 有了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作保障,各试点村纷纷成立机耕、育苗、烤烟等专业服务队,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植保,建立了一套“农业生产流水线”,培养了一批职业化烟农,促进了集约化经营。 今年,这135个试点村平均每亩烟叶用工比传统方式减少11.3个,亩产值增加102元,成本下降373元。由于烟田亩产量的提高,按计划,2009年我国种烟面积将比今年减少50万亩。一些合作社已开始尝试将节省下的劳动力组织起来从事大棚蔬菜、草皮等经济作物生产。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委书记吴靖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烟草行业把无序的农民组织了起来,为探索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整个农村的生产关系发展和变革。” 狠抓源头产品质量,保障下游持续发展 农民是烟叶生产的主力,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何泽华所说,“农民在我们的价值链上游,上游不好下游也好不了”。除了关心农民生活,烟草行业还通过加强烟农培训、捐建乡村文化站和希望小学等方式,引导农民学习技术、法律和管理知识。“这推动了农民观念的转变,无疑将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表示。 烟草行业重视原材料生产,重视培养职业化农民的做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烟草行业先进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把烟叶产区农业的整体水平都带动起来了。”四川省委副书记李崇禧介绍,凉山正在尝试借鉴烟草行业“反哺”农业的做法,培植本土大型马铃薯企业,并引导企业扶持马铃薯生产,在提高了工业生产原料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马铃薯收购价从以前的每斤几分钱增加到三毛五分钱。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