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新跨越——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快速发展纪事 |
1970-01-01 |
|
工业兴桂是壮乡的追求与梦想。
一个故事,印证着广西工业的薄弱与辛酸: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初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一天他指着远处的两根烟囱问当时广西负责同志:那是什么?韦国清说:是一个砖厂。毛主席听后颔首一笑:在这里,终于看到了一丝广西工业的气息。
历经半个世纪风雨,广西正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今,工业已成为壮乡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2007年,广西工业完成增加值2090亿元,是1958年的360.9倍。
工业从一无所有到门类较为齐全
自治区成立之初,广西工业家底有多厚?仅有5.79亿元的工业增加值。
了解这一状况后,毛泽东主席对广西负责人说:广西工业发展慢了,要加快!他提出三大建设项目,这就是在广西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柳州钢铁厂、西津水电站和柳州化肥厂。
随后,党中央作出了沿海城市支援边疆的决定。于是,广西主动向上海老大哥求援,开始了全国最早的“招商引资”和“引进人才”。到1969年,上海共有26家企业南迁广西,约有3000名职工连同家属8000多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来支援广西工业建设。
汪春伟,广西经委副主任。他的父亲汪长先,就是1960年随上海如生罐头食品厂迁到广西的。那一年,汪春伟只有几岁。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他这个“小上海”已成长为广西工业部门的负责人,继续为壮乡工业发展作贡献。
广西民族印刷厂、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制药厂……这些南迁企业的到来,带来了国内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让广西工业具备了“造血”功能。
时间飞逝,26家上海支边企业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八桂大地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孕育了广西的现代工业。
自治区经委主任冯祖华说,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工业已从一穷二白变成门类较为齐全。其中,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已发展成优势产业。
新世纪之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让广西初步形成了整车生产产业集群、发动机生产产业集群、机械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群等。
同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柳州欧维姆”研制的“夹片式群锚拉索”项目,荣获了第七届中国专利金奖;“玉柴”研制的YC6L—50新型欧V电控柴油机,实现与国际发动机研发保持同步;桂林橡胶机械厂的液压硫化机系列产品,代表了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
一批名牌产品应运而生。“十五”以来,先后有“云鸥”蔗糖、两面针牙膏、柳工牌装载机、玉柴牌柴油机等20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三金、索芙特、田七、金嗓子、喷施宝等16个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现在,广西食糖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柳工集团的装载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8.2%;玉柴集团的系列柴油机产销量居全国前列;柳州华锡集团年出口锡、铅等居全国首位;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车产销居行业第一……
如今,广西工业开始“走出去”。玉柴集团的产品已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入欧美市场;50年前从大上海迁到广西的“柳工”,业务已遍布全球,其主导产品50型装载机已占据印度70%以上市场。
清洁生产和绿色工厂,诠释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提起钢铁企业,人们自然会想到高能耗、高污染。但走进柳州钢铁(集团)厂区时,记者发现这里绿意盎然,花草飘香。
“前些年,我参加市人代会,常因污染问题被代表们质询,头都抬不起来。”忆及当初,柳钢集团董事长陈永南别有一番苦衷。
如今,柳钢走出了一条化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绿色工业发展之路。
现在,像柳钢这样将“绿色理念”注入“发展血脉”的企业越来越多。柳州市乘势而上,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终于甩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
既要工业经济增长,又要环保指标下降,这条路不好走。柳州市委书记陈刚坦言:“必须大力淘汰落后产业,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现在,柳州正分期分批将污染企业搬迁出去。2008年,柳州还投入25亿元,启动了包括6个县城的污染治理工程。
柳州的行动,刮起了广西工业发展的绿色“旋风”。南宁、桂林、玉林、百色等市纷纷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落后产能上做好减法;在盘活土地、原材料、设备等存量资源上做好加法;在实施技术改造、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产业上做好乘法。
北部湾经济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划分了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切实抓好生态保护。钦州为保护海洋环境,环保不过关的项目一律不给上。在防城港,一个较大的项目想进来,但要毁掉一片红树林,市委领导坚决反对!为保护清湾江的水源,北流市仅2007年就关闭取缔土纸厂311家。
今天,从北到南,一条绿色的工业带镶嵌在美丽的壮乡大地上!
一艘艘经得起冲击的“航母”,引领工业产业不断升级
金融风暴袭来,各地均感到了阵阵寒意。然而,一组数据却让壮乡人民心中暖流涌动: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广西全区GDP同比增长15%,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工业增幅创近10年来新高,1—9月,广西实现工业增加值1390.86亿元,同比增长20.8%。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广西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最根本的是工业化程度低。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广西开放发展的重点和关键。”自治区主席马飚说。
在发展问题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鲜明地提出,要坚持产业、交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三优先”,并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三换”战略思想。
从官员到百姓,广西人从不讳言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把耽误的发展时间夺回来,广西人充分发挥区位、政策、资源等各种空间优势;为换来产业发展,广西人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打造支柱产业;为形成更多增长点,广西人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近年来,广西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特有优势,不断“引进来”,果敢“走出去”,加大自主创新,引导产业升级。
为此,广西提出打造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汽车、食品、机械、电力等七大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打造建材、造纸、木材加工、纺织服装与制革、医药、电子信息和造船等七大特色产业,并加快培育被誉为“产业航母”的交通投资集团、有色金属集团、金融投资集团、铁路投资集团、林业集团等大公司、大集团,加快产业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再次找到了向世界跨越的新支点。目前,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芬兰斯道拉恩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一批投资几百亿上千亿元的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北部湾。特别是防城港钢铁基地和防城港核电两个重大项目,将成为广西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一成绩与广西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分不开,也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迅速反应、科学决策分不开。
在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大措施后,广西出手之快,出拳之重,令人叹服。据介绍,广西将投资5473亿元,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前兴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投产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重大项目是广西人共克时艰的“臂膀”,而占工业比重达99%的中小企业更是广西的“心头肉”。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广西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自治区财政最近下拨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紧急安排3000万元资金,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马飚表示,只有99%的中小企业发展了,才会有工业的全面繁荣,真正实现“工业兴桂”的目标。
承接东风,健壮自己。待以时日,工业必将由广西人的心结变成广西人的骄傲!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