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咨询点拿取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资料(2010年8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三)我们[WoMen]办成了一系列大事。 在这不同寻常的5年,我们[WoMen]奠定了社会主义[SheHuiZhuYi]现代化格局的历史性基础。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SheHuiZhuYi]的生命”。5年里,从修改人大代表选举法实行“同票同权”,到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SheHuiZhuYi]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从提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到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社会主义[SheHuiZhuYi]民主制度日益健全;从推进大部制改革,到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初步形成……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中国[ZhongGuo]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FaZhan]方式,是事关社会主义[SheHuiZhuYi]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抉择”。“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这种转变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WoMen]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积极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培育发展[FaZhan]战略性新兴产业……5年里,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20万亿元增长到接近40万亿元,世界排名从第四上升至第二;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一升一降”为经济持续发展[FaZhan]进一步打牢基础。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SheHui]发展[FaZhan]的重要支撑”。5年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大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FaZhan],年均增速超过15%,成为经济发展[FaZhan]的新亮点。社会主义[SheHuiZhuYi]文化迎来了大发展[FaZhan]大繁荣,开创了中国[ZhongGuo]特色社会主义[SheHuiZhuYi]文化建设新局面。 “社会[SheHui]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更加注重社会[SheHui]建设”。5年里,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的殷切期盼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开局之年取消绵延几千年的农业税,到收官之年力度空前的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基本覆盖,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一系列重大措施相继实施,让“十一五”成为当之无愧的“民生五年”。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FaZhan]。”“十一五”规划首次对单位GDP能耗设定约束性目标,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在中国[ZhongGuo]发展[FaZhan]的旗帜上。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重大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推广低碳技术,发展[FaZhan]循环经济……5年里,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就,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FaZhan]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SheHui]正在逐步形成。 破解“成长的烦恼”,驶入科学发展[FaZhan]轨道,一个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社会主义[SheHuiZhuYi]中国[ZhongGuo],经济社会[SheHui]发展[FaZhan]协调性明显增强,中国[ZhongGuo]特色社会主义[SheHuiZhuYi]事业全面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