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厦深铁路建成通车将使汕尾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目前该铁路正在加紧建设。王贵 摄 |
南方日报记者 洪继宇特约通讯员 谢锡城
2009年,汕尾主要经济指标“砍尾”,省委书记汪洋作出判断,长期发展居尾的汕尾市成功“砍尾”,将推动全省各地形成相互叫板、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本报去年新春开年在一版刊登了《汕尾“砍尾”启示录》。
又一年过去,汕尾经济社会发展继续高歌猛进,2010年GDP增长18.1%,财政增长33.1%,多项指标排名继续前移进位。
新的一年开始了,汕尾如何巩固“砍尾”成果,确保真正不当尾?新春期间,本报再次派出记者前往汕尾调研。
敢当排头兵 才能不当尾
农历兔年新春的汕尾,有着一种特殊的紧张和无形的压力。
省委书记汪洋在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参加汕尾团讨论时,要求汕尾快马加鞭,乘势而上,努力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
汕尾,排头兵。这组概念组合,放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从成功“砍尾”到争当“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短短一年之间,汕尾能否实现漂亮一跃。
汕尾市委书记戎铁文坦言,汕尾底子薄、发展慢,多年来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居全省末位,发展举步维艰。虽说在汪洋书记2008年提出汕尾“迎头赶上正当时,汕尾能够不当尾”后,汕尾奋力追赶,已于2009年初步砍掉落后尾巴,去年也能够保住势头,继续前移进位。但汕尾要争当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压力还很大。
与珠三角比较,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差距很大,这既是各地自然禀赋不同所形成的格局,也是传统发展模式所导致的结果,是制约广东科学发展的最大“短板”。短板不补上,“最富在广东,最穷也在广东”就没法解决。
在“砍尾”的过程中,汕尾在进一步找准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探索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记者新春在汕尾采访期间,听到最多是“东岸十市通衢”的说法。这是汕尾通过思想大解放而在区位认识上收获的重大成果。
汕尾建市前,海陆丰是离汕头、惠州最远的县,几近边缘化。但改革开放30多年,彻底改变了广东经济版图。在珠江东岸,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四市,是我省经济最为发达地区,2010年GDP总量超过2.6万亿元,占全省58%,辐射力最为强劲。与东岸相连、相关的则有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粤东市和梅州、河源两个山区市。
汕尾市长郑雁雄认为:在这十个市中,汕尾是当仁不让的“东岸十市通衢”。其一,两头文化联系密切的是汕尾,同时参与惠州恳亲会、粤东侨博会,能够通行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三种语言的,只有汕尾;其二,两头地理中心,处在厦深铁路、广州汕尾铁路、龙川汕尾铁路、天津汕尾高速的重要节点的是汕尾;其三,既有海岸钱,又能同时西融珠三角、东联海峡西的只有汕尾;其四,率先与深圳市进行深度合作,共建463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也是汕尾。
记者注意到,汕尾市最近专门创办了一份市刊《东岸》,以此观照,在环珠三角地区的东部,汕尾几可视为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区位之要也就脱颖而出了。
下转A05版
从2004年起,汕尾已经连续7年发展速度高于全省总体水平,“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速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差距缩小的速度十分快。2010年人均GDP、财政收入、教育、计生等多项指标继续前移晋位。刚刚出炉的汕尾市“十二五”规划,预期未来五年年均增速高于17%。
“敢当排头兵,才能不当尾”。戎铁文说,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不是经济实力的排头兵。排头兵是探路者、排雷者、先行者,为大部队开辟通向胜利的大路。就这一点,理论上谁都可以争当。一个地方长期居尾,想要今后不当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实际情况,激发历史使命。汕尾如果仅仅满足于“砍尾”,天天盯着“难兄难弟”,那是迟早还要当“尾”的。只有盯着“头”,敢于向先进地区看齐,才有可能真正不当“尾”。古语说得好,“法乎上,得其中;法乎中,得其下”。如果法乎下,那就得不到什么了。
伸长短板,戎铁文形象地用“父母疼尾仔”比喻,小儿子成人了,大家庭的发展才能齐头并进蒸蒸日上。可见,“疼尾仔”不单是一种传统感情观,更是一种科学发展观。汕尾,这个过去的“尾仔”,必将有更大的担当。
把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协调发展突破口
前不久,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把深圳与汕尾合作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列为省级发展战略,进入广东省“十二五”规划。
争当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汕尾务实地把突破口锁定“深汕特别合作区”。
事实上,深汕特别合作区,从筹办到成立,就是一个协调发展的力作。
2008年春,深圳市党政考察团专程来到汕尾考察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时果断提出,在汕尾最靠近深圳的鹅埠、赤石、小漠、鲘门四个镇463平方公里的土地,共建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
2008年8月,汪洋对深汕特合区一锤定音:“建立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干好了,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城带乡,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省委、省政府支持深圳和汕尾进行这样一个特别的合作。”
2010年8月25日,汪洋带领王荣、徐少华、刘昆等省和深圳市领导亲自到园区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合作模式要超越友情扶持,上升为互利互惠、互动发展,从单向产业转移上升为双方特别合作。要以‘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为核心,努力创建全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深汕两市密切、务实、积极合作,创新行政、财政、投入、管理机制,确立了“汕尾所有、深圳所用,汕尾管辖、深圳开发,汕尾发展、深圳拓展,汕尾空间、深圳形象”的全新模式。
当下,作为合作区首期的10平方公里的深汕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2015年整个特合区的基础设施将基本建成,到2020年成为GDP超过2000亿元的重要增长极。在这个新起点上,推动新城区、新特区、新财富集聚区效应,全面建设463平方公里的特别合作区,实现包括工业、科技、教育、物流业、服务业、新城区在内的总部经济与基地经济一体化。
郑雁雄分析,深圳与汕尾的关系,是特区带老区,珠三角带环珠三角,优化发展区对接加快发展区,海岸线对接海岸线。一是创造一个重要增长极,影响汕尾乃至整个粤东;二是创造一个4+1(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的产业加上汕尾空间)的高端电子信息业集聚区,使我省电子信息业的“腾笼换鸟”闯出新天地;三是将深圳乃至珠三角对环珠三角(东片)、泛珠三角(东路)的辐射作用拉近了100多公里,削减了区域差距的陡峭性;四是推动汕尾在迎头赶上的同时创新一套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贡献,也就是汪洋书记讲的,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
“六个走在前面” 汕尾发狠迎赶
如何争当协调发展“排头兵”,汕尾市委、市政府厉兵秣马,召开三级干部大会统一思想,决意要在六个方面“走在前面”:一是发展速度走在前面,说一千道一万,还得总量上实现跨越;二是转变方式走在前面,没有科学的、特别的方法,不可能后来居上;三是区域合作走在前面,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创新合作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谋求高效率发展;四是宜居城乡走在前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城更美、水更清、路更畅、天更蓝;五是幸福汕尾走在前面,发展惠及最广泛群众,幸福感普遍提高;六是政务环境走在前面,干部干劲高、素质好、执行力强。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汕尾市两会上,最受热议的是“十二五”规划中的海岸经济、宜居城乡、民生为本等战略。
汕尾的海岸线455.2公里,居粤东第一。但长期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汕尾成了躺在海边的山区。近年来,随着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开建,汕尾的海岸线凸显魅力。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水产等产业迅速发展。装机容量达648万千瓦的陆丰核电和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华润海丰电厂首期获准上马,标志着汕尾将成为总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的重要电力能源基地;滨海旅游迅速成为珠三角东岸地区新热门,去年游客、收入双双达到40%以上增幅;汕尾原生态海产品、农产品也悄然走俏,成为餐桌上的新时尚。
电子信息业的迅速集聚也是汕尾争当协调发展排头兵的重要本钱。汕尾的香港上市公司信利国际已是集TN、CSTN、TFT、OLED、AM-OLED、3D电视液晶眼镜为一体的国际重要液晶平板生产基地,德昌电子、金庄电视、科亮特LED、敏捷导航仪、中关村云计算、灏芯微电子、太阳能光伏等一大批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加盟汕尾,使珠三角东岸这个世界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又扩充了5271平方公里。
为了从产业关系上对接珠三角,记者注意到,汕尾正在打造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六大基地。难得的是,这些举措得到了民间的热烈呼应,仅是2010年的新登记民营企业和工商个体户,分别猛增316%和120%。
更重要的是,通过连续六年开展“双挂双联”、“双融双建”、“双责双问”、“双考双评”活动,汕尾干部队伍素质、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逐年不断提高。最近的社会调查表明,汕尾市在干部使用满意度、社会安全感、幸福感等多方面与经济增长同步上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