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图文聚焦 > 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十二五城镇化:基层干部关注土地与农民--中图社消息(2)
2011-03-17

  以县为基础,实现城乡[ChengXiang]公共服务[GongGongFuWu]均等化

  陕西省陇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宝玉: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GongGongFuWu]均等化”,其中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城乡[ChengXiang]公共服务[GongGongFuWu]的均等化。我认为,这项工作应该以县为基础来加以推进。

  县一级处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发展[FaZhan]的结合部,在推动城乡[ChengXiang]统筹发展[FaZhan]、实现城乡[ChengXiang]公共服务[GongGongFuWu]均等化中,有着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县域劳动力资源丰富,公共服务[GongGongFuWu]设施建设成本低。二是县城住房、教育、医疗等费用明显低于大中城市,农民[NongMin]进城落户成本低。三是县域经济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农民[NongMin]进城就业成本低。四是县域城乡[ChengXiang]文化同根同源,城乡[ChengXiang]文化差异小,农民[NongMin]进城后文化心理落差低。

  因此,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把县一级作为统筹城乡[ChengXiang]发展[FaZhan]、实现城乡[ChengXiang]公共服务[GongGongFuWu]均等化的基本平台。一要把城乡[ChengXiang]公共服务[GongGongFuWu]投资重点放在县域。加大县域公共服务[GongGongFuWu]设施投资力度,支持县城、特色镇、中心村完善公共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引导农民[NongMin]有序流动。二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FaZhan]重点放在县域。制定产业扶持政策,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集中,为农民[NongMin]就近转移创造条件。三要把城乡[ChengXiang]一体化配套政策的立足点放在县域。认真研究,配套完善统筹城乡[ChengXiang]发展[FaZhan]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县域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就业一体化发展[FaZhan]。

  让农民[NongMin]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江苏省苏州市周庄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袁美生:周庄原本是以旅游经济为主,现在又在发展[FaZhan]传感器产业和创意产业,农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比还不到一成。目前周庄有10个行政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这两年土地流转后,几乎都不种田了。所以总的来看,周庄的城镇化还是发展[FaZhan]得比较快,下一步,是要真正实现城乡[ChengXiang]一体化。

  通过拆迁和重建,让农民[NongMin]的生活形态与市民一致,这是城乡[ChengXiang]一体化的第一步。真正的城乡[ChengXiang]一体化,是让农民[NongMin]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比如说,现在农村也逐渐开通了公交车,表面上看已经与城市同步,但城里可能5分钟一班车,而农村要半个小时以上,这个差距还应该缩小。

  城乡[ChengXiang]统筹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注意:许多农民[NongMin]习惯了乡村生活,住进小区后,有人还会去种菜甚至养鸡,所以,在安置小区要加强人性化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GongGongFuWu],来关心这些“新市民”的心理状况,让他们从生活到理念逐步融入城市。(《半月谈》2010年第22期/记者 刘彤 张展鹏 曹国厂)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社论: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中
·辉煌十一五:南中国的新崛起--中图网讯
·科技部部长描绘十二五蓝图:中国成创新型国
·云南“十一五”地方财政支出近七成用于民生
·代表委员热议“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中图
·青海:“小财政”托起“大民生”--中图社消
·回眸“十一五”:我国基本养老金连续6年提
·“两个同步”体现高要求  国强更要民富--
·“十二五”开好局尤须加深“两个认识”--中
·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促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