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12日电
他们这一年——汶川地震新闻人物回访
失去了10位亲人依然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警察蒋敏,躺在担架上向救援官兵敬礼的男孩郎铮,给灾民孩子哺乳的民警蒋晓娟,背着亡妻回家的农民吴家方,挺身带领乡亲走出绝境、默默忍受丈夫儿子遇难伤痛的农妇吴红……
这些在平常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在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迸发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辉,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坚强的中国。
一年过去了,我们重返灾区,回访这些地震中的新闻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昂首崛起、走向希望的地震灾区!
感恩
郎铮有自己的梦想:长大后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去救人。
2008年5月13日清晨,一名年仅3岁的男孩被部队官兵从北川曲山幼儿园废墟中救出,四周尘烟飞扬,这个左臂受伤的孩子躺在一块小木板做成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礼,这一瞬间被相机定格下来。这个名叫郎铮的孩子,也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外号:“敬礼娃娃”。
现在,郎铮在绵阳一家部队幼儿园上中班,他长高了,更懂事了,他会给照顾自己的外婆拿拖鞋,还会给老人捶背捶腿。
不久前,郎铮一家人专程来到驻渝某红军师装甲团,感谢在地震中挽救这个小生命的战士们。在部队营区门口,郎铮一眼就认出了把他从废墟中抱出来的战士李帅,蹦蹦跳跳地扑到了李帅的怀里。郎铮把自己做的奥运福娃和生肖剪贴画送给解放军叔叔,部队官兵则回赠给小郎铮一双红色皮鞋--在被救出废墟时,郎铮曾请解放军叔叔帮忙找丢失的鞋子,战士们四处寻找,只找到了一只小红鞋。
“五一”前,郎铮一家计划利用“五一”假期去西安唐都医院感谢曾给孩子治疗的医生和护士们,因为郎铮出水痘,这个计划不得不取消了。
今年3月15日是郎铮4岁生日,亲戚们都来为他祝贺。在生日蛋糕前,他把眼睛眯起来,许了一个愿。我们问他许了什么愿,他说要保密。后来又忍不住自己说出来:“我想当解放军!”“为什么?”“他们都是救人的。”
“芭蕾女孩”李月地震中在废墟下被困77小时后获救。2008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这位来自北川的折翅小天鹅面对世界重新起舞,无数人泪眼婆娑地看完了这段震撼心灵的舞蹈。那个晚上,身着一袭芭蕾裙装的李月,是主角。她仰望夜空,为自己的梦想而舞,为北川的父老乡亲而舞,为自己罹难的同学而舞……
李月来到重庆感谢部队官兵,她坐在轮椅上,用双手为部队官兵表演了一曲芭蕾,动作曼妙,眼神清澈,不少人热泪盈眶。
汶川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感恩”,是灾区群众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在成都,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伤员代表,捧着“危难之际展羽翼,空中通道铸忠魂”的锦旗,来到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看望去年为抢救群众而不幸牺牲的邱光华机组烈士的家属,一见面,灾区伤员代表就和烈士家属们紧紧拥抱,失声痛哭。
在洛阳,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宋燕梅给部队官兵送上“感恩卡片”,卡片上写满了对官兵们救命之恩的感激和祝福。2008年5月15日上午,宋燕梅微弱的求救声被一级士官安乐听到,他和几名战友迅速将宋燕梅救出。
不离不弃与感恩铭记,正是巨大灾难面前一个民族的品质!
坚韧
安县高川乡泉水村,群山环抱。57岁的马开兰家开饭了,“饭桌”是一台地震中报废了的洗衣机,他们舍不得扔,放平了就是饭桌。马开兰身上穿着一件宽大的旧西服,这是她遇难的小儿子的,地震后马开兰就一直穿在身上,舍不得脱下来。
地震时,马开兰家塌了,儿子遇难,儿媳妇生死不明,只有3岁的小孙子在废墟中嗷嗷大哭。她背起孙子,跟上村民,向外转移。一路上白天黑夜,跋山涉水,10米宽的河水一直没到胸口,不会游泳的她,一步倒下就可能再也爬不起来。她把小孙子高高举过头顶,像一个勇士一样一步一步向前迈去……这个毫不起眼的农妇,说出一句感天动地的话:“人在精神在!我要把孙子好好养下去!”
在她家倒塌房屋的废墟上,一栋新房在天天长高。重建家园是一条艰辛长路--建房材料一部分是从自家废墟上拆下的,其余是从一些老板那里赊来的,建房的钱全部欠着,家里还有20万元银行贷款,是马开兰小儿子生前做生意时欠下的,说起这些,马开兰背过身去抹着眼泪。
但说起4岁的小孙子,马开兰又笑了起来,连夸小孙孙特别乖,喜欢粘着奶奶,现在她没法带孩子,只有把孙子托给附近的亲戚,一有空马开兰就去看他。
“人在,精神在!”在灾区,总有一些场景让我们对这块灾难深重然而坚韧不屈的土地充满敬意:
在什邡市红白镇,牛年春节的春联还未褪色,板房前摆放着从废墟中抢出来的花盆,映山红开得异常鲜艳;
在北川安置县城居民的永兴板房区,每天晚上7点到9点,这里都会跳起羌族锅庄舞,许多跳舞的人失去了至亲……
这是他们的家园,这里燃烧着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吴家方,那个骑着摩托车,把亡妻绑在身上带回家的绵竹农民,正在建造自己的新家。他领着我们走进已经建好一层的小楼介绍着:“这是客厅,窗户大,采光好。这是休闲厅,这是餐厅……”
走上二楼平台,能够清楚地看见在地震中变成危房的家,还有绿油油的麦田间坟墓上的雏菊,那里,葬着他的至爱石华琼。
他远远望着,黯然良久后说:“我把房子建在这里,还是可以天天看见她。她知道我有今天,也会高兴的。”
38岁的吴红,丈夫、儿子双双遇难。这个只有1.5米高的瘦小女子,强忍悲痛,在地震发生后,像一只顽强的领头羊,带着大水村老老少少20多个村民,在两山相撞、河流消失、家园毁灭、到处是塌陷裂缝的大山中,艰难跋涉16个小时,安全转移。
我们再次见到吴红时,她已被村里人推选为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村委会主任,成为大水村板房片区最忙碌的人。她与人合办了一家旅游公司,最近一直往绵阳市跑,想通过这个公司,帮着村里十多名没有工作的妇女找到活干。
她风风火火,但是晚上一个人回到板房时,想起儿子与丈夫,就忍不住哭。她的母亲王兴秀看到女儿这样,决定和老伴从老家来陪她,老两口在北川中学对面摆了一个卖羌族手工制品的小摊,一双手工编织的草鞋可以卖15元。
王兴秀的老家在北川禹里乡,有一次为了省钱,她和老伴徒步翻山走到曲山镇,这一走就是一天,有时候实在累了,62岁的老伴就背着她走一段歇一段。“一个老头背着一个老太婆,路上的人看到了都在笑。”王兴秀笑着说。
希望
在大地震的惨烈中,平凡人的爱,让人们心感温暖。
蒋晓娟,为一些急需哺乳的灾区婴儿喂奶,却把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博大母爱,感动中国,她被誉为“警察妈妈”。
一年过去了,已成为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的蒋晓娟,仍然很忙,一有空,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带带孩子,现在她的儿子已经1岁半了,孩子爸爸姓窦,孩子小名叫“豆豆”。除了豆豆,她还牵挂着自己曾经哺乳过的几个北川孩子,这些孩子中,有的家里没有了房子,有的爸爸在地震中遇难。虽然工作繁忙,蒋晓娟还是会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们的情况。今年春节时,她去看过这些孩子,“几个娃娃都长得胖乎乎的。”蒋晓娟说,孩子,就是希望。
去年,大地震发生15天后,我们来到北川县城附近的景家山上,俯瞰这个伤痛之地,快要下山的时候,我们碰到了蒋敏,失去了10位亲人依然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最坚强警察”。当时,她捧着花环,站在山崖遥望北川县城,没有哭声,浑身不可抑制地颤抖,不断地摇着头,满脸是泪。她在地震中失去了两岁的孩子,还有母亲、爷爷、奶奶……我们没有打扰她。
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蒋敏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她和丈夫已经商量好打算再要一个孩子。
赵蓉,北川通口镇党委书记,这个羌族女子有9个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包括至爱的丈夫与儿子。她坚守在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第一线,去年我们采访她时,她面容枯槁,两腮塌陷,她说自己眼泪已经流干。
今天的赵蓉,烫了头发,脸颊丰腴起来,健康气息重新回到身上。今年1月,她有了新家。丈夫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两颗伤痕累累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爱情,就是希望。
在北川,20对重组家庭的新人在吉娜羌寨举行了“牵手百年重建家园”集体婚礼;在绵竹,背着亡妻石华琼回家的吴家方结婚了,远在深圳工作的妻子刘如蓉来到锦竹兴隆镇的新家,第一件事就是祭拜长眠地下的石华琼;在安县,双双在地震中失去了爱人的李芸香和林兴聪领取了结婚证。两人约定:结婚后共同赡养双方5位老人,照顾3个孩子……
生者的幸福,何曾不是对死者最好的宽慰。
一年前,这里山崩地裂,江河断流;一年后,但见杂花生树,群莺飞舞。生生不息的大地,生生不息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记者肖春飞、江毅、李来房、刘铮)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